本 期 导 读
预警信息:
新的9种化学物质被列入禁用化学品名单
世博后 TDI再遭广州亚运限行
印度对含中国在内的多国纯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沙特2014年石化产能占全球10%
纯碱业需求预计将增加
全球聚氨酯等可再生化学品研发热情高涨
化工行业:旺季来临 关注聚氨酯
加拿大将双酚A归为有毒物质
法国化学工业在调整中前行
巴西注重发展石化工业
ECHA发布CLP法规危害标签指南草案
专家与企业:
甲醇制烯烃 谨防过剩
石化2010 狂飙突进藏隐忧
ECHA声明:特殊情况下,物质可延长注册缓冲期
——注册人特别帮助项目
法律法规:
REACH出台首份授权物质清单
ECHA发布CLP法规危害标签指南草案
新的9种化学物质被列入禁用化学品名单
9月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依据2001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将新的9种化学物质列入对人类与动物健康及环境有害的禁止与限制使用化学品物质名单中,从而使得全球被列为禁止与限制使用的化学品总数增加到21种。本次修改案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一次增加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名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内瓦发布的新闻公报中指出,包括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六溴二苯醚和七溴二苯醚、四溴二苯醚和五溴二苯醚、十氯酮、六溴联苯、林丹、五氯苯以及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等化学物质普遍存在并不同程度地被用作杀虫剂、耐火剂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因此常常被摄入人和动物的器官内。
世博后 TDI再遭广州亚运限行
由于11月广州亚运会的召开,广州对于危险化学品禁运的措施将从10月20日开始。TDI作为管制对象,12月底之前将停止对该化学品的审查,并限制储藏量。
广州产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官员表示:“从10月20日到12月31日,亚运会场馆1000米以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都必须向政府进行登记和库存申请,这些生产装置的开工率将减少30%-70%,日库存量必须低于50%。”
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具体规定,广州交通局表示:“我们还没有发布任何禁运的正式公文,还需要做一系列的测试工作,所以规定出台的具体时间还不能确定。”
有TDI的市场人士猜测,广州亚运会的限制措施将严于上海世博会。
印度对含中国在内的多国纯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10年8月20日,应印度碱制造商协会(Alkali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 of India (AMAI))申请,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于中国、欧盟、肯尼亚、巴基斯坦、伊朗、乌克兰和美国的纯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2836.20。这是印度今年第8起对华反倾销调查。印度商工部初步决定采用结构正常价值计算中国和乌克兰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
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09年4月~2010年3月。
沙特2014年石化产能占全球10%
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低成本且最丰富石化原料资源。随着沙特一批大型石化联合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到2014年,沙特石化产能将占全球的10%。
沙特通过组建世界级石化生产基地及世界级的石化企业正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截至目前,沙特已在其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布局了朱拜勒、延布两个大型石化生产基地,组建了以沙伯为首的大型石化企业,并建成24个巨型一体化项目(其中14项为国际合资项目),另有多个项目在建或在研究。如2009年,沙特阿美和日本住友合资建设的总投资100亿美元、年产1800万吨炼油和近250万吨乙烯/丙烯等石化产品的Petro Rabigh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沙特阿美与美国陶氏化学在Ras Tanura、与法国道达尔在朱拜勒、与美国康菲公司在延布的项目均在顺利进行当中。
纯碱业需求预计将增加
9月20日,Wyorning纯碱业制造商和全世界的制造商在去年的消费比例中下降了8%。但是尽管这样,未来5年的需求依然呈上升趋势。一项伦敦的工业调查报告周一发布消息,称由于亚洲和南美经济玻璃市场的出现,到2015年纯碱的需求将会增加3%。纯碱除了可以用于化工行业外,还可以用于玻璃,肥皂和洗涤剂。
Wyoorning几乎是整个国家纯碱的矿石供应商,Tribune说,位于GreenRiverBasin的五家纯碱企业占据了美国93%的份额。
纯碱业的需求增加持续了10年,但在2009年下降,主要是对玻璃的需求减少。该报告称,去年Wyorning生产的1090万吨纯碱占了全世界的24%。
中国以42%的生产占有率超过了美国,成为2003年以来最大的纯碱生产国和消费国。
全球聚氨酯等可再生化学品研发热情高涨
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IA)日前发表的全球可再生化学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产品创新、政府支持、能源价格上涨、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等因素的驱动下,全球可再生化学品市场份额将快速上升,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569亿美元,并将与传统石化产品形成竞争。
政策支持市场乐观
GIA发布的《可再生化学品:全球商业战略报告》显示,以可再生的微生物、农林废弃物、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化学品市场份额将激增。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信贷市场出现衰退,对可再生化工项目的融资和产品需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该行业的前景依然乐观,替代技术的市场驱动力依然强劲。此外,人口的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扩张,以及不断上升的能源需求,再加之各个国家的政策,全球众多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将持续加强可再生化学品投资,主要用于生产个人消费品、塑料、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等,达到环境整治和空气污染控制目标。
在消费领域方面,专家表示,与聚合单体、功能化学品等可再生化学品相比,液体生物燃料存在着生产流程短、技术门槛低、产品性能好等优势,可充分发挥可再生化学品在减少化石燃料消耗、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巨大潜力,因此目前以可再生原料来生产生物燃料成为生产商的首选。GIA认为,按产品用途来看,交通运输将成为可再生化学品最大的终端市场,占据全球25%的市场份额。此外,食品加工、个人消费品、制药、生物降解塑料等行业也将成为可再生化学品的主要市场。美国和欧洲仍将继续保持在可再生化学品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占据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由于对化石能源消耗日益增加,未来也将成为可再生化学品的巨大潜在市场。
特种化学品成新宠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全球特种化学品市场已达5000亿美元,该领域将成为可再生化学品大展身手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可再生化工企业已经将业务开发领域转向特种化学品行业,一方面可在竞争中另辟蹊径,另一方面特种化学品附加值高,利润可观。
当很多企业还在为生产玉米燃料能够盈利而与政府、汽油生产商斤斤计较的时候,Elevance公司已经开始用玉米和其他农作物生产化学品。用可再生生物质制造化学品与采用农产品生产乙醇的成本差不多,但是化学品的价格一般可达乙醇燃料的两倍以上。目前玉米燃料的价格是1.65美元/加仑,而以大豆为原料的化学品售价高达4.50美元/加仑。Elevance公司的产品涉及从化妆品到工业润滑油的各个领域,虽然目前销售额仅1000万美元,但预计2016年可增长到10亿美元。
有专家表示,很多生产乙醇燃料的企业目前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来生存,瞄准特种化学品的发展战略有望使企业彻底摆脱这一困境。可再生化学品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的机会,也为当地农产品开辟了新的市场。
据悉,巴斯夫、川崎化成、安庆和兴等许多化工企业正在探索生物法制备琥珀酸的工业化生产。专家认为,生物基琥珀酸可以用于替代以丁烷为原料生产的马来酸酐,从而广泛地应用于聚合物、多元醇和聚氨酯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也可用于绿色溶剂和水处理环保化学品的生产,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特种化学品品种。扩规模力保竞争力
在整体趋势向好的同时,部分可再生化学品企业对未来前景也存担忧。据专业人士估计,目前可再生化学品装置的产能一般在1000~20000吨/年,要达到56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至少还需新增100个大型生产装置。而生产装置的融资、规划、申批和建设需要时间,这一目标很难在2015年实现。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消费者对可再生化学品缺乏认知度,而业界对可再生化学品生产成本的担忧和产品性能的质疑是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绊脚石。目前发展良好的可再生特种化学品公司屈指可数,成功案例的缺乏导致很多企业和投资公司对该领域望而却步,而投资较少导致可再生产品研究、开发速度放缓。
生物基特种化学品的生产相对较多,但也只是集中在小规模高附加值产品上,摆在可再生化学品生产商面前的难题就是特种化学品的大规模生产。随着可再生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地将与传统石化产品争夺市场,由此将引发两大阵营之间的价格战。据了解。目前包括巴斯夫、嘉吉、雪佛龙、陶氏化学、杜邦、杰能科和诺维信等大型跨国公司已经通过融资、兼并和重组参与可再生化学品的生产。未来在某个领域,可再生化学品的规模或将比肩传统石化产品。
(来源:中国化工网)
化工行业:旺季来临 关注聚氨酯
生意社9月16日讯 本周共有38种产品价格上涨,29种产品价格与上周持平,15种产品价格下跌,与上周相比,下跌品种略有增加,上涨品种有所减少。本周共有5种产品涨幅超过5%,涨幅最大的丁酮,本周上涨10.74%,最新价格13500元/吨,3个月累计涨幅达到41.48%。此外液氯、国际尿素、烧碱、尿素价格均有5%以上的涨幅。本周跌幅超过5%的产品仅有草甘膦一种,最新价格19500元/吨,下跌5.13%。
原油价格呈现震荡中上行的格局。上行动力主要来自于周二墨西哥油厂爆炸事故和周五伊利诺斯州输油管漏油事故,本周最终报收于76.45美元。我们认为,近期内油价已经突破了技术阻力位,后市不排除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但鉴于原油库存高企短期内仍然难以消化,加上经济前景仍不明朗,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后市冲高回落后,仍有盘整需求。
粘胶现上行迹象,磷钾、橡胶、聚氨酯高位盘整。本周32%离子膜烧碱和液氯延续较大涨幅,节能限电导致的供应减少和下游需求有所转暖是上行主要动力,但产品价格已经接近历史高位,继续上行空间有限,电石价格出现上涨,推动下游PVC价格上涨;黄磷、硫磺和硫酸价格上涨明显,下游需求给予上游原料价格有力支撑,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共同推动磷、硫基础产品价格上行;前期上涨后的甲醇价格未能获得需求有效支持,本周下跌明显,芳烃延续盘整走势;塑料价格在原油价格和烯烃价格走势影响下盘整为主;橡胶产品受到“金九银十”旺季效应影响,延续上涨走势,但价格高企后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后市汽车轮胎需求能否给予有力支撑值得关注;农化市场尿素在节能限电供应减少和外围大幅走高的刺激下,上涨明显,磷肥行情供应偏紧格局有望延续到今年年底,钾肥市场由于近期进口货源陆续到港,加上近期主要是冬小麦用磷季节,供需总体平稳,后市随着冬储来临,还有一波行情,另外近期密切关注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事宜;聚氨酯旺季来临,导致相关产品延续全面上涨格局,关注丁酮供不应求导致的近期内价格持续上行化纤市场涤纶受下游限电影响,长丝走势分化,弱势盘整,短纤较为坚挺,粘胶短纤价格延续上涨值得关注,相关企业盈利水平将有所改善,其余品种维持平稳。 (来源:中国化工网)
加拿大将双酚A归为有毒物质
加拿大近日成为全球第一个将双酚A列入有毒物质清单的国家。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部分加拿大人体内都含有塑料添加剂,加拿大政府因此作出这一决定。
不过,澳大利亚食品与日用品理事会认为,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食品罐衬里中使用双酚A有害健康。该理事会发言人杰弗里•安尼森表示:“即使在国际范围内,也没有证据证明罐装或瓶装食品包装中所含的双酚A会危及人体健康。含有双酚A产品的安全性一直都是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受到大量严格调查,近年来,美国、英国和欧盟都对最新调查结果进行了审核,并且确认继续在食品包装中使用双酚A是安全的。”
美国化工理事会也认为,加拿大的行动“没有依据现有的最佳数据和科学知识”。
不过,丹麦已禁止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双酚A,法国和美国的一些州也已经禁止在婴儿奶瓶中使用。
法国化学工业在调整中前行
作为近代化学的发源地,法国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工业领域都是世界领先的国家之一。如今,法国的化学工业正面临着全球最重要的挑战——迫切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发、引进新的绿色解决方案。法国总统萨科奇已将化学工业列入法国战略行动领域,法国化学工业联合会也在积极协调,并通过调整和变革来推动这一进程。
法国是全球第五大化工生产国,2008年化工营业额达855亿欧元,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化学工业在法国出口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法国化学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与德国化学工业由大工业联合体组成的方式不同,法国化学工业是由许多散布全国的极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组成。其中有许多公司的雇员数都没有达到可以被划分到中等规模的公司类别,即拥有250~500名员工。2008年,化学工业为法国贡献了185亿欧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创造了18.2万个直接和72万个间接工作岗位。
但从过去的10年看,法国化学工业的增长十分疲弱,化工品产量年均增幅仅为0.8%。这种情况反映了投资的停滞不前,只有3%~4%的营业额被再次投入工业发展,而研发领域的投入只有1.8%。这主要由4个因素造成:税收高于欧洲其他竞争者;监管压力比较大;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一些国家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金融危机中,法国化学工业经受了考验。若排除制药部门,化工产值在2008年增长8.3%后,2009年下降了9.1%,其中出口值下降了16.2%;同样,2009年进口与之前相比也下降了16.7%。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有反转趋势,至2009年底,法国化学品进出口已产生51亿欧元顺差。
法国化学工业联合会(UIC)日前发布一份报告称,法国化学工业已开始复苏,但不同化工部门的复苏速度和时间有差异,最先复苏的部门是无机和有机化工,而精细化工领域的香料和肥皂行业则依然被低需求牵制停滞不前。与2009年第四季度相比,法国化学工业2010年第一季度获得了3%的增长,与去年同比增长15.4%。
法国化学工业最新确立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可再生原材料和新能源,使用更节能的工艺技术,为消费者开发更安全的产品,把化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强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应对当前严峻挑战并立足长远发展,法国化学工业联合会正积极采取促进经济增长和监管的措施,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行业稳步增长。为推动调整和变革,该联合会还制定了包括从培训与技能发展开始的一系列措施。 (来源:中国化工资讯网)
巴西注重发展石化工业
巴西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许多重要矿产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油、铁矿、锰矿、铌钽矿、镍矿、锡矿、锌矿、锂矿、铝土矿、石墨、高岭土、滑石、蛭石、菱镁矿等。巴西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油页岩5种。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为代表的巴西石化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1953年10月3日,是一个以石油为主体、上下游一体化跨国经营的石油公司。该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巴西联邦政府有关部门与机构共持股51.53%。巴西石油公司不仅参与石油政策的制定、执行,还统管巴西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巴西政府政企合一的国营企业。
巴西石油公司总部设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现有职工约5万人,是巴西四大国营企业之一,也是南半球和南美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总裁表示,要寻求合作、集中力量,加大对巴西化学工业的投资。该公司计划到2010年向石化工业投资33亿美元,除新建和扩建项目外,还要在炼油和石化生产之间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近年来,巴西积极建设以生产烃类为主的大型石化工程,取得很大进展。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参与建设的Rio Polimeros项目总投资11亿美元,主要生产乙烯和聚乙烯,于2005年在里约热内卢建成投产;其在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生产基地建设了1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与Braskem公司合作,在圣保罗投资建设聚丙烯合资企业。近两年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石化集团的合作非常引人关注,双方签定了有关油气开发、炼油和石油化工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去年5月,中石化投资近10亿美元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建设了输气管线。
另外,巴西鼓励私人化学品部门发展,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Comperj公司计划2012年在里约热内卢建一个大规模的化学联合企业项目。该联合企业将从坎普斯港湾开采重油,并加工为各种石油化工产品。届时,该企业将可年产130万吨乙烯、90万吨丙烯和130万吨芳烃产品。这些基础化学品的下游产品,将由私人合伙者建设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乙二醇及其他衍生品装置,进行配套生产。据估计,联合企业总投资约为83亿美元,将是巴西石化工业的最大工程。
巴西的生物乙醇产业全球瞩目。巴西的甘蔗乙醇工业发达,其使用甘蔗作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技术独树一帜。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巴西生物燃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950万公顷,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分别达到320家和43家,2008年巴西的乙醇和生物柴油产量分别创下245亿升和11亿升的历史新高,巴西作为生物燃料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得以巩固。
目前,巴西是世界上唯一在全国范围内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境内提供乙醇燃料的加油站已达3.5万个。联合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巴西消费的燃料中有46%是乙醇等可再生能源,高于全球13%的平均水平。
生物燃料不仅节能减排,也为生产甘蔗等生物燃料原料的百姓带来了好处。巴西农业部的研究显示,每百万吨用于生产乙醇燃料的甘蔗可带动相关产业创造1.73亿美元的产值和提供5681个就业岗位,远远高于石油、水电和煤炭行业的平均水平。生物燃料这个庞大的产业链已成为拉动巴西就业和增长的强大引擎。(来源:中国化工网)
ECHA发布CLP法规危害标签指南草案
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近日发布了关于CLP法规Titles III和IV条款下有害物质和混合物标签使用的详细说明指南草案。
指南草案目的在于为物质和混合物的制造商、进口商及下游用户和经销商提供指导。ECHA称指南文件超越了当前CLP法规介绍指南的有害标签相关章节,本次草案内容将取代CLP法规第五部分标签的内容和附件V中有关如何选择CLP标准应用注意事项的警示说明语。
甲醇制烯烃 谨防过剩
由于产能过剩严重、市场低迷,甲醇行业正在寻找新的出路,其中一个被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出路是甲醇制烯烃。在甲醇价格低廉而烯烃需求尚存缺口的背景之下,各地甲醇制烯烃项目纷纷上马。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缺乏必要的前期调研和市场分析,甲醇制烯烃产业已浮现出产能过剩的阴云。
规划产能超2000万吨
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地规划的煤制烯烃总产能已经超过2000万吨,仅今年8月份投产或计划投产的甲醇制烯烃产量已经达到了440万吨左右。
8月2日,东华科技与远兴能源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签订了1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工程设计合同;8月10日,中石化与河南省鹤壁市政府就鹤壁煤化一体化项目合作签订协议,中石化将在当地建设18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8月25日,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的道达尔表示,计划在中国内蒙古投资建设全球首个煤制烯烃一体化项目,年产能100万吨左右;8月27日,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正式落户嘉兴港区。
在此之前,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公司18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一期工程于3月在内蒙古开工,公司还将加快开展甲醇转100万吨烯烃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5月,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与中石化南京化工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山西晋城合作建设年产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项目。
此外,到2010年底,我国还将形成神华包头煤制30万吨聚乙烯及30万吨聚丙烯项目、大唐多伦煤制46万吨/年聚丙烯项目、神华宁煤集团煤制52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共158万吨的煤制聚烯烃产能,其中聚乙烯为30万吨,聚丙烯为128万吨。
产能过剩隐现
全国煤化工企业掀起的制烯烃热,就像当年的甲醇热,企业和地方政府看到盈利的可能,没有深入调研就盲目规划项目。业内人士担心,等到几年之后项目建成,市场又有新的变化,甲醇制烯烃可能重蹈甲醇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甲醇制烯烃产能扩张与需求并不相称。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营销研究所副所长余皎表示,2010年聚烯烃需求增幅将显著低于2009年。另有资料预计2010年-2012年投产的新增聚乙烯产能将达455万吨。
据预测,2012年-2016年,国内仅有500万吨/年的聚烯烃缺口。考虑到进口烯烃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具有丰富资源、巨大产能以及低价产品的中东石化产业对国内市场的侵占,甲醇制烯烃产能过剩已依稀可见。
事与愿违的是,甲醇制烯烃产能扩张并未给甲醇拓展更大的下游空间,甲醇过剩依旧。中国化工网分析师王敏表示,在近年投产的多个甲醇制烯烃项目中,综合考虑资源及成本等因素,“采购甲醇”这一建议未能被广泛采纳,取而代之的是煤制烯烃一体化项目。这就意味着,这部分被消耗掉的甲醇是项目本身生产的,对于甲醇行业没有带来任何利好。
此外,尽管有的装置投料试车成功,但是装置的稳定性、产品质量、市场反应等核心问题都尚存疑问,有待时间检验。这成为甲醇制烯烃产能过剩之外的又一重压力。(来源:中国化工网)
石化2010 狂飙突进藏隐忧
2010年上半年石油化工业精彩不断,好于预期。具体分析各项指标分别是,全行业总产值4.11万亿元增长41.1%、78个品种产量增长94.9%、利润2715亿元增长73.9%、投资4813亿元增长16.4%、进出口达2200亿美元增长61.4%。
促使行业走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油价不断走高,不少石油替代产品、衍生产品及关联产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或强势走高,这迎合了资本市场趋势投资及价值挖掘的需求;二是国际需求逐步转暖,带动一些行业的供需发生了变化。
产值创历史新高
从石油化工产业结构分析,产值连创新高。上半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5770家,实现总产值4.1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7%,比2009年的12%有一定提高。石油天然气开采、精炼石油、化学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四板块在行业内比重分别为11%、28%、59%和2%。油气开采和炼油行业增幅较大,分别达52.9%和52.3%,产值分别为1.15万亿元和4659亿元。化工行业总产值达2.40万亿元,同比增长35.6%。化工行业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制造行业增速较快。
从地区分布分析,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增幅超过50%的省市区有5个,依次为新疆、福建、天津、黑龙江和上海,分别增长69.2%、64.9%、61.1%、54%和51.8%。全行业平均增幅41.1%。
从企业注册类型分析: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3048家,产值为5416.65亿元,同比增长43.2%,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港澳台资企业2136家,产值为2576.99亿元,增长33.8%。内资企业30586家,产值为3.31万亿元,同比增长41.4%。
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不断加快。1-6月累计,全行业投资4812.61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2.5个百分点,但是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25%)8.6个百分点。
今年1-5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2715亿元,同比增长73.9%,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17.64%,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利润1319亿元,同比增长166.8%。炼油行业实现利润326亿元,同比下降25%,降幅比1-2月明显扩大。化工行业实现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72.8%。油气开采、化工和炼油行业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比重分别为48.6%、38.7%和12%。
产销量快速增长
在产值连续增高的同时,主要石油石化产品产量也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原油产量9847.8万吨,同比增长5.3%,去年同期为负增长1%。天然气产量45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10.8%,保持平稳较快增势。原油加工量2.06亿吨,同比增长17.9%。成品油产量1.22亿吨,同比增长14.3%。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增幅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高。化学矿、磷肥、钾肥产量增长较快。甲醇产量811万吨,同比增长53.3%,是增长最快的基础化学原料之一。冰醋酸、乙烯、PE、PS等其他重点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去13%。
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品销售率为98.0%,同比提高0.44个百分点,产销比较顺畅。其中,油气开采行业产销率为99.5%,炼油行业为99%,化工行业为97.3%。
由于国内经济强劲增长,成品油销量大幅增加。初步统计,上半年成品油销量11497万吨,同比增长16.3%。其中,汽油销售量3507.8万吨,同比增长10.34%;柴油销量7423.9万吨,同比增长19.7%。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2199.58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1.4%。进口方面,进口额占据前三位的是:原油上半年进口金额6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合成树脂和有机化学品进口额分别为222亿美元和176亿美元,位居进口额第二、第三位。进口金额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原油、合成橡胶、橡胶制品。出口方面,橡胶制品、有机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出口额居前三位,分别为144亿美元、1亿美元和74亿美元。出口金额增速最快的是:成品油、合成树脂、无机化学品。
主要矛盾
在看到整体形势好转的同时也暗藏隐忧,目前行业存在三大主要矛盾。
保持经济增长与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矛盾。二季度国内房地产行业房屋销售面积增速持续较大幅度减缓。汽车销量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二季度化学纤维的产量也显著放缓,增幅比一季度回落约10个百分点。二季度原油表观消费量增幅回落6.5个百分点,成品油增幅回落5.2个百分点,化肥回落9.3个百分点,硫酸回落16.3个百分点,合成树脂回落15.2个百分点。三季度上述产品表观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回落。
成本快速上升与成本转化困难的矛盾。前5个月,全行业销售成本同比大幅上升46.5%,其中炼油行业销售成本升幅高达79.8%。与此同时,全行业利润增幅呈显著回落态势,前5个月比前2个月回落101个百分点。氮肥、甲醇、电石等行业由于成本上升较快,而转化难度增大,二季度末已出现行业性亏损。下半年,这一问题可能更加凸显出来。
行业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矛盾。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的经济重心在东部地区,行业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目前,东部地区总产值占全国行业比重的67.1%、投资占47.9%、进口贸易占92.3%、出口贸易占85.7%。主要市场和技术集中在东部地区,而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国家长远战略。当前,炼油、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特色,而这些行业产能现已显现过剩。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实现加快发展,而又不重复老路,避免损失,是中西部地区行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道难题。
(来源:化工分析论坛)
ECHA声明:特殊情况下,物质可延长注册缓冲期
——注册人特别帮助项目
日前,ECHA理事联络小组(DCG)表示在五种特定情况下,可通过ECHA自行裁决权或诚信透明的途径为企业提供注册截止期延长的特别帮助。
相关企业如遭遇阻碍其按时完成注册的特殊困难,需尽早提交在线表格,通报ECHA当局。通报应提供详细的企业情况证明资料和关于企业符合REACH法规现已采取的措施说明。ECHA在收到此申请信息后将设法指导企业如何在注册截止期到来时提交注册。
这五种影响注册人按时提交注册的紧急特殊情况如下所列:
1) 无法按时提供法规附件VII和附件VIII要求的数据或(针对混合物的进口商)无法获得供应商提供的混合物中的物质成分和分析数据;
2) 因企业法人身份变迁而无法转移预注册号或提交后预注册,例如:非欧盟企业更换OR,而原OR不同意更换的情况;
3) 领头注册人未能提交完整的REACH符合性卷宗;
4) 欧盟境内的供应商不注册该物质,下游用户被迫承担起进口商的义务;
5) 由于注册人要适应新的或更新过的指南,因此无法按时提供法规附件VII和附件VIII要求的数据。
如注册人本身毫无过失,但无法按时提交完整的注册卷宗,那么ECHA可对此处以适当的灵活解决办法。比如,根据REACH法规第20(2)条规定,ECHA在设置完成注册的“合理截止日期”时,可以酌情考虑超出注册人能力所及的困难。再比如,ECHA可以建立一套针对企业注册所遇困难的反馈机制。然后,各国主管部门审查时应考虑到企业遇到的这些困难。
企业注册人应提供充足的证明反映自己的情况,在得到ECHA的认同后,将详细列举在ECHA网站的DCG版块。
ECHA网站的新DCG版块现已指明有实际困难的注册人应怎样与ECHA取得联系。企业填写专用在线表格,向ECHA通报造成自己特殊困难的前提原因。通报时间离2010年11月30日这个截止日越早,越有希望获得帮助。因为这样才能让ECHA有时间逐个案例地审核通报和提供指导帮助。待ECHA成功处理完注册程序并收到相应的行政费用后,便会通知相关企业更新的延后截止日期并指导它们完成注册卷宗。企业可通过如下链接了解相关信息,并实现特殊困难通报过程:http://echa.europa.eu/help/dcg_en.asp .
REACH出台首份授权物质清单
9月22日,欧盟REACH委员会达成两项授权关键协议。会议通过了ECHA提出的法规附件XIV首份授权名单的优先提议物质。但这份名单不包括短链氯化石蜡(SCCPs,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没有入选是因为,REACH委员会认为该物质已经纳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防治持久有机污染物(POPs)长期跨国公约的管辖范围。
企业须如需申请授权,必须严格遵守物质授权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又称日落时间)。REACH委员会现已批准ECHA提出的所有授权物质申请日程表,但由于多数成员国考虑到HBCDD授权可能对生产和使用聚苯乙烯保温板的下游建筑行业用户产生较大冲击,并且各国节能减碳计划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故而HBCDD的申请时限获准比提议再延长9个月。
此外,REACH法规附件XIII为PBTs(持久性、生物累积和毒性)和vPvBs(高度持久、高度生物累积)类物质设定了分类标准。法规附件I修订了有关物质评估和化学品安全报告编写的条款。法规附件XVII规定了有关物质、配制品和物品制造、使用和投放市场的一系列限制条款。附件I为适应CLP法规和新的REACH法规附件XIII做了稍许修改。REACH法规附件XVII的两款规定——第44条二苯醚(diphenylether)、五溴衍生物(pentabromo derivatives)的使用和第53条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被删除。删除条款涉及的这些物质已经纳入欧盟POP法规公约。下列六种物质须按REACH附件XIV进行授权:
物质名称 |
申请截止日期 |
日落时间 |
备注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
30个月后 |
48个月后 |
通过对可能暴露途径充分的控制来授权. 建议为艺术家油画豁免 |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 |
30个月后 |
48个月后 |
通过对可能暴露途径充分的控制来授权. 建议为艺术家油画豁免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 |
30个月后 |
48个月后 |
通过对可能暴露途径充分的控制来授权. 建议为艺术家油画豁免 |
六溴环十二烷(HBCDD) |
27个月后 |
45个月后 |
只通过社会-经济方式来授权(PBT). |
二甲苯麝香(Musk xylene) |
24个月后 |
42个月后 |
只通过社会-经济方式来授权(vPvB) |
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 |
24个月后 |
42个月后 |
只通过社会-经济方式来授权(无临界致癌物).建议为艺术家油画豁免 |
根据REACH法规附件XIII和PBTs、vPvBs标准,主管当局或工业界都可以使用“证据权重”的方法评估物质授权的优先等级。REACH委员会内部的争论主要在于授权申请时限。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高级化学品政策官员在评论中建议企业尽快为授权物质寻找更安全的替代品。
ECHA发布CLP法规危害标签指南草案
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近日发布了关于CLP法规Titles III和IV条款下有害物质和混合物标签使用的详细说明指南草案。
指南草案目的在于为物质和混合物的制造商、进口商及下游用户和经销商提供指导。ECHA称指南文件超越了当前CLP法规介绍指南的有害标签相关章节,本次草案内容将取代CLP法规第五部分标签的内容和附件V中有关如何选择CLP标准应用注意事项的警示说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