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化工外贸预警网!

氟硅产品对外贸易预警信息第13期

发布者:衢州市氟硅预警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办公室   时间:2013-07-12   来源:   点击:1437
 

氟硅产品对外贸易预警信息

6

(总第13期)

 

衢州氟硅产品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办公室          2013620

 


本 期 导 读

市场行情:

发改委:6月底将推出光伏支持措施………………………2

欧盟征税 致国内多晶硅价格未来或上涨…………………2

欧盟“双反”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国多晶硅企业……………3

原创分析:

我市企业沉着应对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案件…………………………4

国外动态:

欧盟因光伏案面临信任危机……………………………………………………………5

中国光伏坠向黑暗:欧盟反倾销将重创千亿出口……………………………………6

国内动态:

中国光伏企业寻求化解干戈…………………………………………………………10

中美两国元首宣布两国将开展合作减少并逐步停止使用氢氟碳化合……11

 

                                                  

市场行情

 

发改委:6月底将推出光伏支持措施

 

据媒体报导,为拯救太阳能产业,国家发改委新推出的补贴政策,可望6月底前上路。届时对用电支持力度将提高。

根据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完善太阳能发电电价政策的通知》的草案,新政将涉及太阳能的标竿电价,以及分布式太阳能的支持问题。尤其是后者,一旦措施到位,商业模式合理东部的大片厂房屋顶都是分布式太阳能的市场所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润青指出,屋顶太阳能的安装潜力可达4亿千瓦以上。

太阳能新政陷入僵局的原因主要有3项,包括补贴无法及时到位,行业利益难以平衡以及部会间的角力。

新政难以推动最大困难点是缺银弹,国家能源局有官员曾透露,2012年新能源发电补贴缺口高达200亿元(人民币,下同),而且这个缺口还在不断扩大。电价补贴资金匮乏,多源于电价附加征收不力,实际征收量不到5成。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强调,“新的政策已经解决了钱的问题。”根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先前由发改委负责管理的电价附加,将统一画归至财政部。

太阳能电站投资专家刘扬认为,即将出炉的太阳能新政,可望对当前低迷的太阳能产业产生刺激作用,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电站投资是资金密集型行业,10MW的太阳能电站投资超过1亿元,对民营企业来说资金压力巨大。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欧盟征税 致国内多晶硅价格未来或上涨

 

多晶硅价格已经这两周没有出现太大变动,预计是市场在衡量欧盟交易政策带来的影响。东北亚的一家多晶硅制造商表示,随着日前征税决定的出台,市场正在评估影响。

由于中国对欧盟的行为反应尚不确定,因此目前大部分的制造商对市场持谨慎意见,等待中国对多晶硅贸易的进一步调查结果的出台。

中国组件制造商认为,多晶硅有望上涨。为了应对贸易摩擦,中国在提出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之后,预计会很快宣布对美国、韩国及欧盟原产国的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结果。

据业内人士预计,多晶硅潜在的反倾销税有可能美国在50%左右,欧盟40%,而韩国则为10%

(来源:中国化工网)

 

 

欧盟“双反”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国多晶硅企业

 

64晚,欧盟宣布对中国实施了双反,虽然税率只有11.8%,但毕竟开了贸易战的战火。

这比58日欧盟宣布的47.6%的关税低得多,因此,坏消息不是那么坏,就成了好消息。导致各光伏公司的股票在65日应声上涨。

然而高兴了不到一天,65日各光伏公司的股票又全线下跌,这是对的。大家反应了过来:双反毕竟是双反,不可能说征税比不征税好的,哪怕只征1%的税,也是个坏消息。

现在大家都对两个月后,中欧谈判的结果进行推测,并惴惴不安,有说能够看好谈判前景的,也有说47%的关税的最终结果不会改变的。因为前景不明,大家心里自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只有多晶硅的股票还在逆市上涨。理由是:如果欧盟最终仍然坚持47%的关税,会导致中国对多晶硅进行报复,中国也要对欧美韩的多晶硅进行双反,因此多晶硅的价格会上涨,所以,国内的多晶硅企业会转好;如果欧盟最终不双反或者维持11.8%的税率,那么,光伏的市场会好转,因此,下游产能过剩的情况会缓解,因此,多晶硅企业的日子也会好过些。无论左右,多晶硅的前景都会好的。

看上去上面的想法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反过来想想呢?如果欧盟最终决定仍然坚持47%的关税,那么,光伏市场将受到毁灭性打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便中国对欧美韩德多晶硅进行报复,使得外国的多晶硅价格提高,对中国的多晶硅又有多大的帮助呢?现在,国际普遍的多晶硅价格在20美元/公斤上下,国内的虽然不少家号称在18~20美元/公斤的,但大多实际成本都在30甚至40美元以上。这样,即便中国征收100%的关税,也不过是持平,如果只征收47%的对应关税,只怕绝大多数厂家的成本依然比国外的价格高。因此,还是缺乏竞争力。何况,欧洲的双反对中国的光伏市场短期会造成重大打击,市场停顿,谁来采购多晶硅?

如果欧盟最终不双反,或者维持11.8%的税率,那么,中国对进口多晶硅也最多只征收11.8%的税率甚至不征收,那么,中国所有的多晶硅企业可以说依然没有任何优势,何来的利好?

所以,一个问题要两面看,中国多晶硅企业的前景堪忧。何况,中国的多晶硅企业,不少还有产能和质量不稳定、环境保护、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中国的多晶硅企业要想真正挺起腰杆来,必须下大力气降低自己的成本,优化工艺,提高质量,这才是中国多晶硅企业真正的利好。

(来源:中国化工网)

 

 

 

 

 

 

原创分析

 

我市企业沉着应对欧盟对华光伏产品

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案件

 

欧盟委员会宣布自66日起对我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欧盟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两个月,从66日至86日的反倾销税为11.8%,如双方未能在两个月时间里找到解决方案,达成一致,欧方将从86日起的四个月时间里,向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平均税率为47.6%的临时反倾销税。今年12月初,欧盟将最终决定是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

该案件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的就业,是迄今为止我国遭遇贸易摩擦中最大的一起贸易救济案件。

据市氟硅产品对外贸易预警点调查显示,我市重点监测光伏生产企业乐叶光伏股份有限公司、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开化元通硅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由于前期通过采取向贸促会(国际商会)、行业协会寻求帮助、向法律服务机构聘请律师、转型生产、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等措施积极应对欧盟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摩擦,对于此次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初裁结果亦反映沉稳,沉着应对。

(来源:衢州市氟硅产品对外贸易机制示范点办公室)

 

 

 

 

 

 

 

 

 

 

 

 

 

 

 

 

 

 

 

国外动态

 

欧盟因光伏案面临信任危机

 

欧盟日前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欧中经贸关系由此受到冲击。不仅双方光伏产业将遭受巨大损失,欧洲其他行业也开始担忧贸易摩擦造成的连带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除经济损失之外,光伏案的决策过程还暴露出欧盟行事武断、缺乏长远眼光的缺陷。在当前欧洲进入努力摆脱经济危机的关键期,欧洲民众对欧盟的信任感也将遭到打击。

  经济影响空前 谈判前景不明

  欧盟委员会4日宣布,欧盟将从66日起的两个月内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欧中双方未能在两个月内达成妥协方案,反倾销税率将从86日起升至47.6%

  从该案本身来说,杀伤力可谓空前,而且这种做法“损人不利己”。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税范围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约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影响到中国光伏行业上千家企业和40多万人。对欧盟来说,某些光伏产品制造商可能因此受益,但数量更多、经营规模更大、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的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将遭受严重打击,欧洲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也可能会降低,这可能会导致欧盟三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约合353亿美元)的“附加值”。

  但双方谈判的大门并未彻底关闭,接下来两个月是关键期。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从此前欧委会“漫天要价”的做法来看,中欧的谈判进程将非常艰难。此外,这位业内人士还提醒说,反倾销措施之后,欧委会还有可能在7月份宣布反补贴的调查结果,并向成员国提交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提议,“摆在中国光伏企业面前的又一场战役即将打响”。

  连锁效应显现  双边贸易承压

  公开数据显示,2012中欧年贸易额萎缩了3.7%,今年一季度又下降1.9%。近日除了光伏案,产自中国的无线通信设备也遭到欧盟“双反”调查,给中欧日后的双边贸易发展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的代表钟山说,欧盟近期对中国相关产品的发难,将对中国相关产业及劳动力就业造成严重损害,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贸易保

 

 

护主义做法是中方不能接受的。“双边贸易额巨大,出现一些贸易摩擦是正常的,关键

在于如何妥善处理,”钟山说,“中方主张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中国“识大体”的表态能否换来欧盟的“顾大局”,将成为此次贸易摩擦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不过,负面情绪已经显现在一些依赖贸易的相关产业。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称,如果欧中当前紧张气氛不能很快改善,贸易战的风险将会加剧。该协会称,一些德国厂商很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这是一个现实威胁。德国VDA汽车行业协会也呼吁欧盟与中国在谈判桌上解决当前贸易摩擦。支持对华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的一些行业也感到欧中贸易紧张气氛的压力。

  决策分歧扩大或令欧盟失信

  从对华光伏案可以看到,中欧贸易纠纷已导致欧洲内部围绕贸易制裁措施产生分歧,甚至可以窥见欧盟掌控能力的倒退,暴露其行事武断的缺陷,引领欧洲走出危机的领导力不足。

  欧委会此前对华光伏征税的提议遭到了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18个成员国的反对,欧盟700多家光伏企业的高管也曾向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发去联名信表达强烈反对。但对华光伏制裁案仍获通过,令人惊讶。

  由于产业侧重、发展水平不同等原因,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对某项产品采取贸易制裁手段的意见不统一本是合乎情理之事,但在违反“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原则情形下通过决议,欧盟在行事上的不妥显现无余。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日前发表演说称,欧盟需要在有利于欧盟整体利益和各成员国利益的政策方面达成共识,避免不同政府传递不同信息或争吵不休,分裂公众观点,削弱信心。“信心不足是目前欧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但此次凌驾多数成员国意愿动用制裁的行为,可能会加深债务危机爆发以后欧洲民众对欧盟的不信任。据欧盟调查机构“欧元晴雨表”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占欧盟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6国中,民众对于欧盟不信任比例多在50%以上,西班牙民众对于欧盟不信任投票更高达72%

         (来源:中国化工网)

 

 

中国光伏坠向黑暗:欧盟反倾销将重创千亿出口

 

欧盟委员会4日决定,将从66日到8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税率将升至47.6%

大约晚间10点左右,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中电电气等国内光伏龙头企业都

 

收到了这个不太乐观的消息。他们已经对这样的结果有所预期。

“接下来的2个月是关键,需要企业参与到协商中进行博弈和谈判。”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对腾讯财经说到。阿特斯去年销售额为13亿美元,其中50.7%来自欧洲,2008年时更是89.5%的销售额都来自欧洲。

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米月向腾讯财经表示,虽然该税率在行业预期之内,但由于光伏行业本来利润率就不高,欧盟的此次征税仍然是利空消息。

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约合1665亿元人民币)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而中欧光伏双反案也因此成为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而对于已经陷入营收与利润双重暴跌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这一消息更如雪上加霜。

对于部分光伏公司认为86日前中欧之间就反倾销尚有谈判空间,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高级研究员马宇(微博)对腾讯财经表示,既已公布实施,就是无法挽回。他认为:“这对已陷困境的光伏产业是新的重大打击,必然重构。”

中欧贸易战或将启动

“正在跟欧洲方面核实消息。”4日晚上10点,天合光能副总杨晓忠在电话那头对腾讯财经说到。

就在此前的15分钟,欧盟委员会对华征收光伏产品反倾销税的消息公布:从66日到8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2个月税率将升至47.6%

对此结果,英利对腾讯财经表示“已有预期”,欧盟此前对华光伏企业展开过调查,英利是抽样公司之一。英利也参加了由行业协会主导的抗辩准备工作。

与以往双反调查的立案——初裁——终裁的过程不同,此番欧盟提出了临时反倾销税的概念,但是行业内人士认为,2个月对于光伏市场这样的长效市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

据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了解,多数企业能接受的税率应该20%左右,欧盟此番公布的47.6%的税率虽在预期之内但仍然难以被接受。

对于已经陷入低谷的中国光伏来说,这一打击将颇为致命。欧盟光伏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体量近万亿人民币,同时涉及中国光伏产业也有超过百万人的就业岗位。

瞿晓铧对腾讯财经表示,目前来看,中国产品暂时还是可以保持欧洲市场的产品优势和竞争力,但是对于二三线的企业会比较难熬,可能扛不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对腾讯财经表示,征收的税率还是在预期之中的,给了两个月缓冲期,也是考虑到成员国反对意见。不过这事应该还是有变数的,后续中方有关部门会据理力争,讨价还价,可能通过加强与德国等反对征税的贸

易伙伴的关系来努力扭转现状。当下中国最重要的还是与欧盟寻找共同利益,化解纷争,不要把矛盾演化成贸易战争。

米月认为,欧盟之所以将66日至8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的税率定在11.8%,是因为中国政府此前多次强调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和重视。

就在3日晚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当前中欧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李克强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

4号上午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姚坚也表示,磋商谈判是两国解决贸易争端的根本途径,希望欧方继续保持谈判通道畅通。中方谈判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希望欧方慎重决定,继续保持磋商渠道畅通,利用现有的渠道或者更高层的渠道来进行磋商。

“这个短期税率只是用警钟的方式提醒企业,也是给中国政府更多的情面和让步,并没有太大实质性的妥协和意义。”米月说到。

9个月的抗争

20127月,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如果布鲁塞尔再不采取反制行动,所有欧盟制造商很快都会宣布倒闭。”SolarWorld的态度非常强硬。受SolarWorld指控的影响,尚德电力当日股价下挫1.9%,报收1.55美元,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次低收盘价。

随后,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企业权益。

9月,商务部派出代表团在德国、法国和欧盟等地区就光伏电池“反倾销”案和各国相关负责人进行磋商,案件出现转机。但这一转机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曙光。11月,商务部决定对欧盟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到今年522日,中国与欧盟就光伏产品双反案进行的首轮价格承诺谈判宣告破裂,后者当面回绝了中方工作组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再次将中国光伏企业的未来陷入无解的漩涡。

行业人士介绍,双反调查案件从立案到终裁这一过程大约为12~15个月。一旦做出初裁,就会马上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出口采取限制措施。

最终,在64日,欧盟发布了初裁结果。贸易专家认为,对于欧盟而言,初裁的高税率将成为欧盟今后谈判的筹码,中方只能尽量压低征税税率。在此之前,美国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已经给了国内企业一记重拳。其中,就有SolarWorld的身影。

去年年末,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终裁落地,美方将针对中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15.97%的反补贴关税。

美国对华光伏电池的“双反”行动始于201110月中旬。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联名提出申诉,宣称中国75家相关企业获政府补贴。同时,总部在德国、但在美国也有很大投入的SolarWorld提出,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倾销幅度达到49.88%~249.96%,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相关太阳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建华对腾讯财经表示,原来美国对华光伏企业只是在电池部分征税,由于硅片和组件在美国市场价格下降,所以行业整体价格持平,影响不大。但是欧洲市场方面,电池供应本身就存在巨大缺口,无法通过硅片和组件绕过,加之此次欧盟征税税率高,成本只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价格带来的浮动将直接影响客户采购,造成中国企业欧洲市场的萎缩。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室主任李钢对媒体表示,如果欧盟执意要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方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性措施,涉及多少金额会是对等的?下一步,贸易摩擦会不会由光伏产业延伸到其他产业,欧盟对短期的经济账过于算计,会不会影响中欧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经过这个事件,要让欧盟也有一个反思。

中欧光伏谈判前景不乐观

美国McKenna Long & Aldridge LLP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皮特·克罗斯认为,欧盟作出这样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太阳能产业目前的产能过剩,以及中国政府对于太阳能行业的过度补贴,挤压了欧洲太阳能企业的生存空间。

但克洛斯同时指出,欧盟的这一举动风险很大,因为引起贸易战的可能性非常大,德国的其他对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企业可能受损。如果从全社会的效益来看,为了保全太阳能行业,而可能牺牲其他行业的过激做法是不明智的。

杰弗里斯清洁能源行业分析师杰西·皮切尔表示,尽管欧盟采取惩罚性关税措施,但在美国上市的和光伏行业相关的中概股今天整体表现却不错,主要原因是税收的额度低于此前的预期。

“市场实际上在5月份就有了一定的预期,当时这些股票价格有所下跌,便反映了这样的预期。”皮切尔说,“但实际情况却是比预期的要好,所以投资者的预期重新调整。”

但皮切尔同时警告说,目前中欧就光伏问题谈判前景并不乐观,不确定性风险依然较大,因此明智的投资者应该尽早远离涉及这些行业的股票。

骑士资本驻纽交所交易员马克奥托认为,中国和欧盟之间关于光伏问题的争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是影响中概股光伏板块的主要原因,但今天整个板块出现了小幅上涨,主要原因是实际情况比市场之前预期的要好。

奥托称,由于欧盟称直到今年84日之前,和中国还能就该问题进行谈判,因此交易员普遍认为双方能够在此日期之前达成某种协议,不会让情况进一步恶化。

地方政府推动的无序价格战

但是,面对贸易伙伴的刁难,除了据理力争的抗辩和反制,更重要的仍然是提高自身的产业优势。米月呼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共同提高警惕性,实现规范生产和规范操作,从内部排除恶性竞争,从而争取行业的全球性地位。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曾向媒体表示,公司一年要接待数十批来自各地的政府考察团,希望复制出1000个无锡尚德。而这些考察团关心进口设备的品牌、规格,仅为了照抄、照搬,没有把精力放在潜心打造光伏设备研发基地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仅江苏省13个地级市均建有光伏产业园,大型光伏企业只有20多家,数以百计的均是中小企业。

在最初尚德与赛维成功的光环下,地方政府看到了光伏造富的美好前景,纷纷仿效上马光伏产业。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短短数年内,全国先后建立了几十个光伏产业园,不少老牌企业和上市公司亦纷纷转型光伏制造,包括浪莎集团、波司登、三星等都先后宣布进军光伏行业,一哄而上的盲目扩张导致行业出现明显的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

河北省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此前指出,我国光伏行业的相关标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光伏,导致很多其他行业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入光伏行业,成为产能急剧扩张的重要推手。

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也在恶性循环。早在2011年底,国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报价由0.8~0.85欧元/瓦将至2012年初的0.7~0.8欧元/瓦;欧洲地区的竞争对手亦下调价格,由1.0~1.07欧元/瓦降至0.8~0.9欧元/瓦。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光伏市场随之萎缩,为了保住欧美市场的中国企业降价越演越烈,在如期而至的倒闭潮中,欧美光伏企业不约而同地将责难抛向中国企业。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甚至感慨地说:“无锡尚德是被众多中小企业的恶性价格战打垮的,中国光伏产业最可悲之处在于此。”

即便是美国对使用中国产晶硅电池组件征收双反税的时候,我国光伏组件企业仍没有停止在欧美市场打恶性价格战,一些中小企业的组件从0.8美元瓦,降至0.65美元

瓦。此外,对于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也是制约中国光伏产业良性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欧美市场占到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80%以上。相对于美国来说,欧盟的市场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来说份量就更重了。

对此,瞿晓铧认为,继续做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是关键。此前,阿特斯已经开始逐步降低欧洲市场的依赖度。去年阿特斯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下降至40%,今年已降到20%,目前主要市场集中在亚太地区,已经占到50%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认为,对政府层面来说,对外需采取反制措施;对内需反思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他表示:“政府无论鼓励、限制,若大量使用行政手段,必然扭曲市场,制造出沒有核心竞争力支撑的庞大生产能力。此模式不改,更多产业会步光伏后尘。”

(来源:腾讯财经网)

 

 

 

 

 

 

 

 

 

 

 

 

 

 

 

 

 

 

 

 

 

 

 

 

 

 

 

国内动态

 

中国光伏企业寻求化解干戈

 

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寻求与美国和欧盟分别达成贸易争端解决方案,以避免在自身最大的两个市场上被征收高额关税。

中方企业正在着力推动谈判,其中包括多家规模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制造商。目前,由于全球光伏市场上产能过剩,欧美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正面临亏损和破产的境遇。而中国制造商则受到被征收惩罚性关税以及与贸易伙伴关系日趋紧张的冲击。

去年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以不公平的方式在美国市场倾销太阳能电池板,据此对中国产电池板征收30%以上关税。未来两周内,预计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将公布对中国产电池板征税47%左右的决定。

英利集团(Yingli Solar)首席战略官王亦逾昨日表示,上周中方与欧盟举行了第一轮会谈,但没有成功,中方提出的建议(未对外公开)立刻遭到了欧盟拒绝。他补充道,与此同时,中方企业也在寻求与美国贸易部门展开正式磋商。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企业,英利与另外40多家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组成了一个松散联盟,游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对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CCCME)与欧盟首轮谈判失败,王亦逾感到失望,但他也表示,未来可能还会展开更多磋商。该商会是一家有政府背景的行业组织。

王亦逾表示:“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说,任何有利于解决关税问题的方案都会受到我们的欢迎。”

针对美国和欧盟批评中国光伏产业的言论,中国政府予以了驳斥,并威胁要发起报复。

中国是多晶硅和电池板生产机械的进口大国,如果对这些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就能报复美欧。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种重要材料。

尽管中国大部分太阳能公司都不是国企,但他们向国有银行借了大量贷款,因而这些企业的生存就关乎国家事务。

   正在美国磋商的潜在协议似乎是一项“中止协议”:在这种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中,出口国同意不以低于规定下限的价格销售本国产品,而进口国则要下调关税。通常来说,这种解决方式会先得到相关行业的认可后,再经过政府批准。中止协议在美国有过一些先例,所涉及的产品包括俄罗斯钢材、加拿大木材、墨西哥西红柿等。

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本周表示,希望中美之间能够达成协议。

该协会的约翰·斯墨尔诺(John Smirnow)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向白宫表达了我们的意向之后,我们感到欢欣鼓舞,这些早就需要推动的谈判已经有进展的迹象。简单来说,大家齐心协力促成一项公平解决方案的时候到了。”

中国太阳能公司表示,如果在美国和欧洲销售的电池板被征收高额关税,它们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损失。

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寻求达成的解决方案在欧盟法律中是很少见的。

知情人士认为,达成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将非常困难。欧盟如果提出中国产电池板的最低价格,其给中国制造商造成的负担,可能会与拟征关税相当。这样一来,中国电池板可能会因为价格高而被挤出市场。

欧盟官员没有排除争端得到解决的可能性,但在6月初欧委会就征收临时关税问题做出正式决定之前,他们不认为有磋商的可能。双方都承认,由于达成协议需要一定数量的企业签名,争端要得到解决会很困难。

关税问题引发了争议。德国经济部长上周日表示,征收关税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来源:中国化工网)

 

 

中美两国元首宣布两国将开展合作减少并逐步停止使用氢氟碳化合物

 

20136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发表声明,中美两国元首在加州会晤时宣布两国将开展合作,减少并逐步停止使用氢氟碳化合物。

氢氟碳化物作为替代氯氟烃的第三代制冷剂,对气候的制暖效应较大

氢氟碳化合物,是有助于避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广泛用于冰箱、空调的制冷剂和绝缘泡沫生产的氯氟烃(CFCs)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提出要逐步淘汰氯氟烃和其他耗臭氧物质的使用,结果导致了氢氟碳化物的广泛应用。1997年《京都议定书》中将氢氟碳化物列为温室气体。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氢氟碳化物对气候的影响可能远比人们所预想的要大。氢氟碳化物虽然不含有破坏地球臭氧层的氯或溴原子,但却是一种极强的温室气体。预计,从现在到2050年使用氢氟碳化合物将会产生3.58.8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近乎相当于运输业每年67亿吨温


室气体排放总量。

HFO-1234yf可作为替代氢氟碳化物的新型制冷剂

HFO-1234yf名为四氟丙烯,具有良好的环境性能,臭氧耗损潜值为0,全球变暖潜值为4,生命周期为11,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但可燃性温和,该产品专利主要集中在杜邦和霍尼韦尔公司。从市场推广来看,09年美国环保署与美国汽车空调协会树立了HFO在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地位,另外日本监管机构已批准该产品在日本使用,标志着新型制冷剂的全球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欧洲方面,阿科玛公司将HFO作为替代HFC应用于汽车空调系统。

根据欧盟的F-gas法规,201111日起,在欧盟境内生产和销售的所有新设计型禁止使用GWP>150的制冷剂;201711日起,在欧洲境内生产和销所有新车禁止使用GWP>150的制冷剂。可以看出广泛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的R134a的逐步淘汰将成为必然趋势,R1234yfR1234ze被认为是替代R134a的新一代环保制冷剂。此外,该产品还可作为混合制冷剂的一种物质,来拉低混合物的全球变暖潜值。

(来源:制冷快报)

 

 

 

 

 

 

 

 

 

 

 

 

━━━━━━━━━━━━━━━━━━━━━━━━━━━━━━━━━━━━━━━━

报: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沈仁康市长,朱建华副市长,
 
童子侃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

送:市商务局领导,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发:氟硅外贸预警领导小组成员,各相关单位。

━━━━━━━━━━━━━━━━━━━━━━━━━━━━━━━━━━━━━━━━

编辑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衢州市支会、衢州市国际商会

地址:西区白云中大道37                                 网址:www.qzccpit.org

电话:0570-83566160570-8021016                          传真:3030000

衢州市化工产品对外贸易预警办公室 中国国际商会衢州商会 版权所有

地址:衢州市西区白云中大道37号市级机关综合大楼 电话:0570-8358589   8021016

备案号:浙ICP备13026204号 访问量:8212582 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方大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