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总第46期)
衢州市化工产品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办公室 2012年1月31日
本 期 导 读
预警信息:
WTO维持裁定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违规
美国成立贸易执法部门调查中国等国贸易行为
稳出口成外贸政策首要任务
日2011年乙烯减产4.7% 中国需求减少影响巨大
美对华光伏“双反”陷多方博弈
全球烧碱需求继续下降
氟硅化工:
萤石、氢氟酸十年出口税率变化
黄金产业结构升级在即 氟化工将成“富化工”
EPA已发布拟减少HCFC-22分配方面规定
衢州企业:
硫酸厂参加国家《工业硫酸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讨论会
巨化进军新兴产业
江山化工跻身“浙江出口名牌”
巨化:吹响一主四新两翼制冷剂发展的集结号
--访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黎旸
REACH相关:
三分之一的CMR物质没有注册或通报
欧盟委员会欲允许OR申请REACH下的授权
韩国计划限制儿童产品中5种化学物质的使用
欧盟于2012年1月起限制二丁基锡和二辛基锡化合物
专家与企业:
2012,甲醇价格看下游
法律法规:
关税同盟进口对苯二酸和苯乙烯实行零关税
环保十二五规划发布 环保重点城市数扩大近三倍
预警信息
WTO维持裁定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违规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今日刊文称,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昨天称,支持之前裁定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政策不合理的决定,欧盟随即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原料的出口限制。
世贸组织(WTO)决定维持之前的一项裁定,即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的政策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之后,欧盟(EU)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原料的出口限制。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在昨天公布决定,支持之前的一项裁定,即中国以环境为由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的关税、配额及其他一些政策均不合理。
该诉讼由欧盟、美国和墨西哥于2009年提起。这些国家指称,它们本国的制造商被迫为铝土矿、焦炭和锌等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使它们在多种行业处于不利地位——这些行业从钢铁到电池、化工和陶瓷,不一而足。
该诉讼为美国和欧盟联手就贸易事务与中国展开对抗树立了榜样,美国和比利时均认为,这一策略对维持它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在裁决结果出来不久后的一份声明中,欧盟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敦促中国采取行动。德古赫特说:“现在中国必须尽快取消这些出口限制,另外,我希望中国对整个出口制度(包括稀土)进行政策调整,以符合WTO的规定。”
(来源:中国化工网)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近日的国情咨文演说中宣布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贸易执法单位。根据路透社报道,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微博)的美国贸易代表柯克1月29日在瑞士达沃斯透露了一些相关细节。柯克没有指明哪些国家会是这个贸易执法部门的关注重点,但正如国情咨文中所提到的,这个新的部门将负责调查中国等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美国政府成立这一新机构,矛头直指中国。
柯克透露,新的贸易执法部门将由贸易代表办公室领导,其成员将包括情报官员和其他机构的代表,目的是增强美方资源,打开海外市场。柯克说:“将有额外人员和资源。”但他没有透露关于该执法部门资金情况的细节。
柯克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负责贸易事宜的谈判和执行,但只有约250名工作人员,这可能让一些国家心存侥幸,认为可以无视世界贸易规则。他说:“新的贸易执法部门将提供更完善的工具,有更多机构可发挥作用,收集必要的情报,将一些复杂事宜诉诸世贸组织。”
在国情咨文中,奥巴马5次提及中国,在对华贸易政策的表态上更趋强硬。他表示,美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重振美国制造业。路透社认为,此举表明奥巴马当前面临外界压力,需向商界和选民证明他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
然而,国情咨文中的强硬措辞却遭到业界第一时间的反驳。代表240家在华开展业务的美国企业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在发生贸易摩擦时,与中国直接谈判才是上上策。该委员会还反驳国情咨文中提及的对华轮胎特保案为美国带来上千个就业机会的说法。该委员会指出,对中国轮胎加征关税对美国就业和经济没有任何正面效应。
美国著名财经分析师、投资策略家马丁·哈钦森警告,宣布成立专门调查“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新机构为美国出口保驾护航,此举可能引发危险的全球贸易战。他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遭到报复”。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贸易执法单位?答案是政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贸易问题专家斯蒂夫·苏拉诺维奇撰文指出,在总统大选的背景下,“总统需要另外一颗子弹,表明他如何在对华态度上越来越强硬”。苏拉诺维奇指出,奥巴马做了所有政治领导人都倾向于做的事情,那就是证明他们正在做一些事情,而表明政府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最简便方式,就是创造更多政府部门。由于已有多个政府部门负责贸易事务,苏拉诺维奇认为,新成立的这个部门是无足轻重的。
在1月26日美国国务院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及国情咨文中5次提到中国并且措辞强硬,美方究竟想释放什么样的信息?对此,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没有正面回应,但只是表示:“我不认为我们的对华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来源:新闻网)
外部面对欧债危机和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内部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外贸今年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商务部已经将2012年的进出口额增长目标确定为10%,且估计进口额增速要快于出口额增速。
在1月5日至6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部署2012年外贸工作重点的首条就提到了要“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不同于2011年“更加重视进口”的表述。这意味着,稳定出口将取代促进口成为当前外贸政策的首要关照点。去年,中国出台了系列促进口措施,试图增加进口削减顺差。在9日举行的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商务部将研究出台新的促进措施,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统计显示,从去年第三季度起,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欧盟、日本市场的占比分别下降了1.3个、1个和0.6个百分点。对此钟山认为,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比较明显的是纺织、服装、鞋类、箱包、家具、玩具和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较快。
据悉,政府正在酝酿出台系列的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考虑信贷资金向三类出口企业倾斜:有订单的企业、有刚性需求的日用消费品出口商以及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企业。他估计,出口退税政策和人民币汇率这两大政策也会维持基本稳定。
钟山表示,商务部将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研究出台新的促进措施,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深度开拓新兴市场,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同时,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拓宽进口渠道,增加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消费品进口。
(来源:生意社)
日2011年乙烯减产4.7% 中国需求减少影响巨大
据日本共同社1月20日消息,日本石油化学工业协会19日发布的2011年乙烯产量为669万吨,比上年减少4.7%,低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688万吨的产量,是自1994年以来产量最低的一年。
乙烯是各种石化产品的基本原料,日本生产的乙烯大多出口中国。不过,2011年因中方收紧银根和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市场需求在下半年日渐减少。此外,泰国洪灾导致的汽车减产也影响了对乙烯的需求量。不过,寄望于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需求,日本国内的乙烯消费坚挺。
昭和电工董事长高桥恭平指出:“日本石化产业的结构是以对华出口来维持开工率,但这种出口(结构)已开始瓦解。形势相当严峻。” (来源:环球聚氨酯网)
美对华光伏“双反”陷多方博弈
生意社2月1日讯 案件起诉方、行业协会和美国商务部近日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案的最新不同表态,将关注度极高的此案推入了更加扑朔迷离的境地。
据媒体报道,案件起诉方德国SolarWorld近日提供了一份材料称,美国商务部已发现2011年底美国大量进口中国太阳能板的现象,有可能为美国商务部决定征收反倾销税提供新的证据。同日,美国一家太阳能行业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显示,美国如果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将在未来三年内净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廉价太阳能联合会主席吉加·沙阿称:“我们不能允许某个公司反对中国的举动威胁到美国太阳能行业以及数万美国就业岗位。”
而就在双方各自表态的前几日,美国商务部再次推迟了公布最终判决结果的时间。相关处罚决定预计将在2012年3月中旬左右公布。此前,美国商务部将公布日期从1月推迟一个月至2月13日,美国商务部称“需要更多时间来进行分析”。
阿特斯太阳能政府关系及业务发展总监张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SolarWorld这次提出的调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双反’案最近仍没有新的进展。如果美国政府判决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成立,税率提高,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关于中国输美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案的进展方向,我觉得美方需要避免贸然行事而煮成夹生饭,这起案子本身暴露的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美国企业自身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得到的激励措施,美国企业也一点不少地得到了,美国企业不能抱怨自己和中国企业不在平等条件下竞争。”
“美国一旦最终裁定对中国征收高额双反税率,对于正处于困境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
萧函表示,虽然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组件占出口总量的比例并不大,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实际影响也是有限的。但是一旦美国的“双反”调查成立,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欧洲国家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进行类似的调查,这将给中国光伏产业以致命一击。
全球烧碱需求继续下降
据报道,美铝公司(Alcoa)高管上周三表示,未来几周下游用户可能会削减氧化铝和电解铝产量,或造成全球烧碱需求下降,本周美铝公司高管在休斯敦要求烧碱生产商适当将不断上涨的烧碱价格降降温。美国烧碱11月合约价格为445-470美元/干短吨(DST),较2011年年初上涨了128%。
根据美铝统计数据,2011年下半年全球氧化铝行业由于产能停工大约减少了约26万吨烧碱需求。由于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电解铝行业盈利不断下降,自2011年三季度以来,美铝公司亏损不断增加,而伦敦轻金属交易所价格下跌更造成企业盈利率下降。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持续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全球金属铝需求下降,预计未来一年全球范围铝业生产商将关闭更多的生产设施。 (来源:中国贸易报)
氟硅化工
萤石、氢氟酸十年出口税率变化
年度 |
出口退税率 |
出口税率 |
萤石 |
氢氟酸 |
萤石 |
氢氟酸 |
2003年 |
13% |
13% |
0 |
0 |
2004年 |
5% |
13% |
0 |
0 |
2005年 |
5% |
13% |
0 |
0 |
2006年1-10月 |
0% |
13% |
0 |
0 |
2006年11月后 |
0 |
0 |
10% |
10% |
2007年 |
0 |
0 |
10% |
10% |
2008年 |
0 |
0 |
15% |
15% |
2009年1-7月 |
0 |
0 |
15% |
25% |
2009年7月后 |
0 |
0 |
15% |
15% |
2010年 |
0 |
0 |
15% |
15% |
2011年 |
0 |
0 |
15% |
15% |
2012年 |
0 |
0 |
15% |
15% |
©2011.12 生意社 www.100ppi.com |
生意社1月7日讯 政策背景:在近期召开的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2011年年会上,《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指出了无机氟化物、氢氟酸的产能、产量控制的目标,并提出要抓好结构调整,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大要求。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各类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将达到450万吨,基础氟化工品在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将从50%降到30%左右,基础产品、主流产品以及尖端产品的比例目标分别为20%、60%、20%,总产值预计将达1500亿元。据称,这是氟化工首次作为一个专门的单项来规划的。
萤石资源亟待整合,下游期待强势崛起
萤石又称氟石,是氟化工重要的原材料,是一种类稀土资源。据了解,目前我国萤石已探明可采储量2100万吨,仅占世界储量的9.1%,而我国的萤石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58.9%和48.9%。
在制冷剂中,无论是即将淘汰的R22,还是像R290,R600a等新型制冷剂都需要大量萤石作为原材料。虽然近几年国土资源部分别推出了相关准入标准,提高了准入门槛,财政也开始向有技术的大企业倾斜,但小型企业由于技术和资金的欠缺,导致开采不科学和浪费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氟化工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无限扩大,导致无序竞争,同时,萤石资源消耗过快,已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看,国家对萤石资源的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氟化工下游产业的弱势状态。虽然我国的氟化工行业已经形成基础氟化工产品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无机氟化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氟材料加工等一系列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总产能已达300万吨/年。“今年萤石氢氟酸、制冷剂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全行业可统计产值超700亿元左右,未来产值将达到目前的两倍。”但国内的基础氟化工品氢氟酸、氟化盐占整体产业结构一半以上,主流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尖端产品就更加难见踪影。
长期颓势即将扭转,各方助力做强“黄金产业”
俗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近几年政府相继出台调控组合拳,201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下发后,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公布了《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对萤石开采和生产建立起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在2011年3月,工信部发布《氟化工行业准入条件》,其中规定,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等条件,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将被禁止进入氟化氢行业。2011年11月4日,《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氟化工首次在国家大型产业规划中单列为一个专项规划。
国家对萤石以及氟化氢的出口限制也导致了另外一种效果,即逼迫国外氟化工巨头到中国投资设厂,与中国企业合作并转让一些技术。这正是本土氟化工企业所希望看到的。
除了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下游企业本身也要提高危机感。把握核心技术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陈光明教授在前段时间2011中国制冷学会年会指出:“国际替代制冷剂的趋势迄今没有明朗,但替代时间表十分紧迫,应紧跟国际步伐,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冷剂的研究和推广使用,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冷剂的研究和推广使用(例如,HFC-32,HFC-161,HFC-152a,HC-290)。”
高科技成就高附加值,打造真正的“黄金”产业链
据了解,氟化工已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高新技术和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但它的利润远没有想象中的多,低利润率一直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储采比的不断下降,国家限制政策的不断出台,如何增加附加值,从以前的粗放型升级到集约型,把氟化工产业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成为政府、企业、学界不断前进的目标。
高附加值产品一直在氟化工产业中处于少数地位,基础氟化工产品长期占总产量的50%以上,国际主流的高附加值产品的专利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比如像制冷剂,虽然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中国完全淘汰HCFCS的时间由原定的2040年提前至2030年,对HCFCS的消费和生产冻结时间也从2016年提前到了2013年。但目前,主要的几个制冷剂消费国家,中国、美国等市场以含氢氯氟烃的制冷剂(R22、R410A)仍占主流,含氢氯氟烃制冷剂未来中期的发展前期仍然处于上升通道。未来的主要方向仍向零ODP、低GWP、高能效、安全、制造成本低高端制冷剂发展,技术将成为把握未来命脉的关键钥匙。意识到市场的技术潮流不断蔓延,我国的大型氟化工企业也开始跟上世界的脚步。在近日,巨化公司下属的衢化氟化学利用巨化集团技术中心的人员、技术和设施合作研发出第四代氟制冷剂产品HFO-1234yf、HFO-1234ze。使我国的制冷剂技术走在了前列。
面对未来,谁将横刀立马?
下一个五年,将是我国从国富到民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关键一年,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怎样把这么多年来的经济成果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人民的身上,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近期,国家领导人相继指出要加强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扶持,鼓励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稀土、萤石等稀缺资源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加以保护,限制出口配额,提高综合回收率。在这种大环境下,下游大型氟化工企业怎样乘着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的东风把自己做大做强,成为未来获取行业制高点的关键一役。
随着明年氟化工整个产业链的进一步开发、整合,未来的发展之路将日趋明朗。预计大型国有企业有望成为未来萤石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的主角。国家为加强对萤石资源的有效控制,提高萤石下游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萤石资源的结构升级,会倾向于把萤石资源整合到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因此未来具有氟化工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将成为未来萤石资源整合的主角。
EPA已发布拟减少HCFC-22分配方面规定
Hudson Technology, Inc. (NASDAQ:HDSN)宣布环保局(EPA)已下发了一条可能会减少美国氯氟烃-22(HCFC-22)消耗量和产量分配的规定。特别是,环保局正打算将与2009年12月最终规定相对的年氯氟烃-22消耗分配量减少,其中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减少量范围约达11%至47%。环保局指出,新的最终规定预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并将明确指出与2009年最终规定相对的减少比例。 (来源:中国氟化工资讯网)
衢州企业
硫酸厂参加国家《工业硫酸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讨论会
1 月11 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部委和专家对由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起草的《工业硫酸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进行了审查。硫酸厂作为专家代表参与了会议讨论。据了解,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推进工业硫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促进技术进步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来源:巨化集团)
近日,浙西山区寒风凛冽,但巨化集团公司的新型氟制冷剂项目建设工地却吊机轰鸣,焊花闪耀,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2011年,全国化工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巨化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龙头,加快由基础化工向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用途等四大新兴产业领域转型,交出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份成绩单:去年主营业务收入逾13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241%。
巨化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国企,长期生产酸碱盐等基础化工产品,曾经日子非常难过。去年初,他们借助正在兴起的氟化工产业,一期投资30多亿元,研发生产含氟新材料、新型氟制冷剂、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特种功能材料、特色石化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产品,其中利用专有技术上马新型食品包装材料项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做好“加法”的基础上,巨化集团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做“减法”,加速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技术水平低、效益差的落后产能。一年来,巨化先后淘汰了电石炉、复合肥、冷轧钢板和铝加工等10多套落后装置,盘活存量土地1000多亩,为先进产能发展争取了更多的资源与空间。记者看到,原来的巨化铝厂和冷轧薄板厂,已经在这次产业调整中悄然隐退,在原厂址上,投资2.3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建设,已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紧张生产高压反应器、集装箱槽罐等目前市场上非常走俏的化工装备产品。
在原来电化厂的旧址上,记者看到,年产13万吨隔膜烧碱和年产8万吨塑料原料两大产能装置已经崛起,目前正在加紧安装配套设施,预计上半年可建成投产。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日前,从商务部门了解到,浙江省商务厅认定的2011年度“浙江出口名牌”中,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江化、江山化工(JIANGSHANCHEMICAL)”和江山欧派门业有限公司的“欧派OUPAI”两个品牌榜上有名。这是江山首次实现省级出口名牌零的突破。
(来源:衢州新闻网)
|
巨化:吹响一主四新两翼制冷剂发展的集结号
--访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黎旸
生意社1月9日讯 衢州是我国围棋的发源地,今时今日,有关围棋的传说——“烂柯仙境”以及烂柯山的精神依旧被后人称道。在烂柯山的对面,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崛地而起,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氟化工龙头企业,品牌价值位居化工品牌第二位,在这次冷博会上,巨化更是在多位劲敌中脱颖而出,荣获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正所谓“王子去求仙,丹成人九天。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巨化的辉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几代巨化人沉稳精明、审时度势,奋勇而起的结果。
从产业转型到股份有限公司确立,从新一轮结构调整到升级、发展,巨化已经成为中国氟化工行业的一面旗帜,高高飘扬。新的发展时期,巨化明确提出“主业‘四新’化、产业同心化”的产业定位。主业“四新”化即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用途,产业同心化即“一主”(突出氟化工材料核心主业地位),“两翼”(即加快发展生产性为主的服务业,包括物流商贸、公用配套、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等为一翼;适度介入金融投资和资本运作领域为另一翼)。近日,记者在冷博会现场采访了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黎旸先生,他认为新目标是巨化阔步的“风火轮”、“助推器”,可促使巨化业绩一路看涨,同时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以及产业链的完善。
销售业绩全线飘红加强效益为先
受惠于全球经济增长和氟化工行业高景气度,2011年巨化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技术进步、装置规模、成本控制等优势,比较好地抓住了市场机遇。巨化股份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64.6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0%;净利润15.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1%。反映在资本市场上,2011年年初至11月8日,巨化股份股票的涨幅为28.61%,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0.83%,180指数下跌11.42%。“总体而言,在这一轮氟化工行业高景气运行中,巨化的含氟制冷剂产品因综合竞争力强而受益最大,这也势必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这一领域的龙头地位。”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黎旸解释,能不能产生效益是一个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完善产业链竞争 巩固龙头地位
在国际上,氟化工因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而被业界称为“黄金产业”。但当前,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无限扩大,萤石资源消耗过快,市场竞争白热化等已严重影响行业的纵深发展,如何打通各关节,扭转困局,产业链竞争是必要化的手段。
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由产品间直接竞争发展到产业链与产业链、价值链与价值链间的竞争。为适应这一竞争态势的变化,巨化充分发挥产业聚集共生的优势,打造了液氯到甲烷氯化物(氯仿)到R22到TFE到R125和氟材料(PTFE和FEP);液氯和电石到三氯乙烯到R134a;液氯到甲烷氯化物(二氯甲烷)到R32;液氯到甲烷氯化物(四氯化碳)到四氯乙烯到R125;液氯和氯乙烯到VDC到R142b到VDF到PVDF五条产业链,产业链价值得到了有效提升。
周总告诉记者:“巨化主要从事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基本化工原料等的生产与销售,拥有从上游萤石制氢氟酸直至氯氟烃替代品和氟聚合物为止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产业链协同效应得以有效发挥。”据了解,巨化氟化工产品在规模和技术优势上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为了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巨化将加快发展含氟新型致冷剂和氟聚合物等新型材料发展步伐,扩大竞争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向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新用途方向转型升级。
未来几年,巨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氟化工产业作为巨化的核心产业,同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巨化还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氟化工、氯碱化工相配套的氟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周总坚定的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巨化必将成为国际氟化工行业的知名品牌和一流企业。
(来源:《制冷商情》)
REACH相关
三分之一的CMR物质没有注册或通报
根据ECHA内部近期公布的报告,近三分之一的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物质既没有进行REACH下的注册又没有进行CLP法规下的通报。ECHA的执行主席Geert Dancet说,该结果说明了很多的CMR物质已经不在市场上销售了。然而,ECHA说还有其他原因导致CLP法规附件VI中列明的CMR物质没有注册或是通报。
除四个物质 :铬酸铅,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甲基丙醇乙酸酯和克螨特 - 碳氢化合物UVCBs(未知或可变成分和复杂的反应和生物制品)外。石油行业贸易组织CONCAWE和烃类溶剂联合体说烃UVCBs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并表示并未从煤化工联合体收到回应。
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CEFIC)表示将调查本应预计要在2010年注册,但是没有注册的CMR物质。它会尝试找出某些CMR物质是否已经不再存在于市场上,或者吨位小于1吨/年的CMR物质是否有正当理由继续留在市场上。CEFIC的REACH法规负责人Erwin Annys说,这些努力取决于其成员的合作和C&L名录的出版,该名录目前预计在2月中旬发布。他说,该名录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什么物质在欧盟市场上实际存在,以及某些CMR物质未进行REACH注册的正当理由。不过,他同时也表示ECHA出版CMR的报告可能会给行业创造一些困难,尤其可能会导致人们认为有些公司是故意不注册这些CMR物质。
ECHA的风险评估委员会表示,ECHA已经讨论过某些UVCBs的分类,该物质已经根据严格的REACH物质确定过程重新命名。他同时表示,对于高产量的UVCBs,应该提供信息以便重新分类。
由此看来,欧盟即将掀起一股CMR物质REACH合规大调查!提醒各相关企业,如果还未做好REACH合规工作,出欧贸易将面临极大的风险,一旦查到可能面临严重的处罚! (来源:瑞旭技术)
通过内部股东讨论咨询,欧盟委员会拟决定允许唯一代表申请授权并得到授权号,如果该决定一旦通过,将会结束关于这个问题数月来的法律上的不确定性。
该决定已向ECHA反应,ECHA说表示确实收到了相关的信息,然而,ECHA强调官方的说法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最后决定。“我们需要详细分析,这意味着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更新我们的网站向潜在申请人提供信息。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准备对此事发表声明。”
唯一代表组织也证实,他们已经得到有关OR可以申请授权的消息,并被告知官方计划下周初发布声明。
允许唯一代表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决定给非欧盟制造或是经营限制物质的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继续与欧盟公司同分市场的机会。它对那些没有足够的资源或信息自己申请授权的欧盟下游用户也会产生影响。 (来源:瑞旭技术)
韩国计划限制儿童产品中5种化学物质的使用
今年1月份早期,韩国环境部发表了2012年年度政策报告,报告中涉及到的一些举措预计今年将被执行。
韩国环境部一直致力于儿童产品及(儿童设施)建筑材料中化学品限制使用的提案研究,以希建立一个覆盖化学物质的注册、评估的制度,即通常所说的韩国REACH法规,法规将限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或者允许部分物质使用。
儿童产品中化学物质限制使用的管控是由韩国知识经济部实施的,MKE负责设定允许使用的化学物质的标准线以及引入相关管理机制、抽样调查、组分分析以及使用规定。而MoE则主要是进行一些追加控制,尤其是对长期有毒有害物质的管控。MoE明确规定儿童产品中5种物质被限制使用,2项邻苯类物质DNOP和DINP、壬基苯酚、氯乙烯、锡化合物。这5类物质的限值最终取决于环境部风险评估的成果,预计2012年年中将制定出该限值要求,并于同年末执行该标准限值。 (来源:瑞旭技术)
欧盟于2012年1月起限制二丁基锡和二辛基锡化合物
2009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决议2009/425/EC禁止使用二丁基锡、二辛基锡及三取代有机锡化合物。2010年4月,此决议通过法规(EU)No.276/2010并入REACH法规附件XVII。
自2010年7月1日起,含有三取代有机锡化合物且其中锡的重量超过0.1%的产品不得投放市场。二丁基锡及二辛基锡化合物的使用将从2012年1月1日起受限,供一般公众使用的混合物和物品中不得使用锡重量超过0.1%的二丁基锡(DBT)化合物( 法规 (EC) No.1935/2004中规定的直接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及其它在2015年1月1日前豁免的材料除外)。供一般公众使用的混合物和物品中不得使用锡重量超过0.1%的二辛基锡(DOT)化合物。 (来源:瑞旭技术)
专家与企业
2012,甲醇价格看下游
2011年,国内甲醇市场无序出牌,乱象难解。2012年,新兴下游主导行情,成本走高导致价格有所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9至10月甲醇价格出现震荡上涨及缓慢下跌的格局,国内供应水平延续充足状态。不同于往年的是,国内甲醇传统的冬季行情好转冲高现象并未在今年凸显出来,一反常规的跌势不断。其原料煤及天然气的供应萎缩以及雨雪天气的外在因素影响,均未能提振甲醇行情,究竟影响因素在哪?
2011,甲醇乱象析因
供需格局持续失衡
2011年,国内甲醇产量达到2000万吨略高,进口量大致在550万吨左右,出口量仅在4.5万吨上下。综合测算,国内甲醇的表观消费量在2500万吨上下,较2010年有明显增长。尽管如此,下游二甲醚以及甲醇、冰醋酸的投产速度始终远远不及甲醇产能的扩充。年内新兴下游甲醇制烯烃投放四大厂家的装置,对西北一带甲醇货源构成一定影响,其波及面并不广泛。
成本因素支撑脆弱行情
2011年,煤炭价格持续保持高位,电价年内两次上调,在很大程度上对甲醇企业生产成本起到拉动作用。目前内地甲醇企业完全生产成本在2300元~2500元/吨,原料煤炭需外采的为主。按2011年甲醇的市场价格,绝大多数生产企业能够保证利润。其盈利时间段长达7-8个月之久。而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生产成本在2000元/吨附近,焦炉气略低。2011年2月开始,美金盘倒挂国内市场价格的现象尤为严重持久,倒挂200元~300元/吨实属正常。多数商家寄希望于深冬季节到来后的原料供应萎缩刺激行情上涨。但下游需求持续的偏淡状态,根本无力提涨庞大的甲醇市场。
2012年新兴下游突起
产能依旧过剩
中国甲醇产能一直处于过剩状态,2006-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平均利用率在51%左右。2008年四季度以来,受进口甲醇冲击影响,中国甲醇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2009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仅30%左右,利用率下降到近几年来的最低点。2009年6月24日,甲醇反倾销立案后,甲醇产能利用率回升。2010年甲醇产能利用率达到51%。2011年,产能利用率小幅上升至58.1%。2012年,隆众资讯统计,甲醇制烯烃项目或将有较大突破的投产。
新兴下游主导行情方向
经测算,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所需投资180亿~190亿元,煤炭资源315万吨,耗水2700万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330万吨;甲醇制烯烃是略有盈利,而石油化工则会略有亏损。故2012年甲醇烯烃项目是否能够宽幅明显比例的攀升,以此来消耗甲醇较为庞大的产量,诸多阻挠和市场平衡点的寻取,仍需我们拭目以待。
传统下游份额增高
2011年国内传统下游方面,要数二甲醚相对向好。目前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全国液化气整体均价在5960元/吨,而二甲醚的均价为4365元/吨,差价在1595元/吨左右。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整体上行,促使作为下游产品的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导致居民成活成本不断增加,从而使得价格较为低廉的二甲醚有了市场前景。
国内自给率同步上升
2010年,国内甲醇自给率上升至74%,国内产能及产量于2012年或将持续呈现走高趋势。尽管2008年起,甲醇进口已处于稳定状态,尽管2011年甲醇倒挂现象2月开始延续至今。从目前的甲醇局势及后期发展方向来看,进口的巩固格局并未有减弱迹象。但从近两年的国内甲醇产能以及进口依存度、国内需求量来看,中国甲醇进口量增加的同时,国内自给率将同步上升。
从原料天然气方面来看,2010年3月,作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日本核事故后对天然气需求量暴增,由此引发全球抢购热潮,刺激价格一路狂飙至年内最高点,也使持续低迷的LNG船舶市场前景大好。“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15年国内表观消费量将达2600亿~3000亿立方米,因此,我国的煤制天然气和页岩气将有更好的开发及利用。届时,保守估计我国天然气的产量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左右。
另一大甲醇原料煤炭,不得不说的是,2012年,
从资源角度,无烟煤仅占全国煤炭资源的12%,其中优质无烟煤仅占无烟煤储量的1/6,非常稀少。2011年以来,一方面受国际化肥价格上涨影响,无烟煤下游尿素行业盈利改善,另一方面,国内优质无烟煤供给增速非常缓慢,预计2012年化工用优质无烟煤供需缺口仍将存在,煤价仍有望上涨。四季度和一季度也是尿素储备旺季,而无烟煤也不受发改委动力煤限价影响,值得长期看好。
鉴于两大原料的后期看好格局,后期或将依旧对国内甲醇成本形成不可忽视的强大后盾。整体平均价格或比2011年再次上升一个台阶。
综合来看,中国甲醇的价格后期长达三四年的时间内,或将成为亚洲甲醇的风向标之一,且整体长线走势呈现上浮趋势。大环境的压制或将导致甲醇后期的投产处于僵持且空挡阶段,且投产装置多逐步转移为大型装置化。 (来源:中国化工网)
法律法规
关税同盟进口对苯二酸和苯乙烯实行零关税
生意社1月13日讯 俄罗斯海关在线网站1月11日报道,对苯二酸及其盐,以及苯乙烯的关税同盟统一关税进口关税税率,从2012年1月1日起设定为零。
关税同盟委员会的相关决议于2011年10月18日通过。新税率的有效期限规定为一年。在此之前,对苯二酸和苯乙烯的进口关税税率为5%。
在2011年夏季,莫斯科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市的新聚合物工厂请求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取消对苯二酸的进口关税税率。据新聚合物工厂的消息,俄罗斯本国的对苯二酸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这种原料的需求。
对苯二酸是生产对苯二酸聚乙烯的原料。“聚酯”股份公司是俄罗斯唯一生产对苯二酸的生产企业,企业每年能够生产25万吨对苯二酸。
\环保十二五规划发布 环保重点城市数扩大近三倍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规划任务,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水、大气、面源污染等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作为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历时三年编制的规划备受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有关负责人。
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土地开发利用
这位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且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要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深化流域水污染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加强水质良好和生态脆弱的湖泊和河流的保护;综合防控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探索开展修复试点。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实行脱硫脱硝并举,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在“三区六群”等重点区域,开展臭氧、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加强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废气控制,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联合执法检查,明显减少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现象。
在土壤环保方面,提出要加强土壤环保制度建设,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启动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
在生态保护和监管方面,要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工作,到2015年,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稳定在15%,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保护。
实际完成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要在30%—40%以上
《规划》确定了7项主要指标,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2项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1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这位负责人表示,与“十一五”相比,规划指标增多了,压力加大了,潜力小了,要求提高了。约束性指标由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增加到四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其中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8%。随着“十二五”期间工程减排潜力收窄,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刚性增长仍将持续,实际完成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要在30%—40%以上。
同时,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加大了,要求提高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监测点位、评价因子都有变化,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对实施范围进行了调整,由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扩大到333个地级以上城市,并加严了评价标准。
“十二五”时期,将深化完善总量减排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等作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
全社会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
《规划》统筹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农村环保惠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安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等8项重大工程。这位负责人介绍,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均按当年价累计,不含运行费),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4%。优先实施的8项重点工程投资需求约1.5万亿。
《规划》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在2013年年底和2015年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来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