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化工外贸预警网!

化工产品对外贸易预警点期刊 第36期

发布者:ccpit   时间:2011-03-31   来源:   点击:1463

本 期 导 读

 

预警信息:

氟化工行业的存在的安全隐患

欧盟延长农药专利保护期

欧盟封杀BPA塑料奶瓶 干扰免疫系统易致癌

巴基斯坦对华甲酸进行反倾销调查

日本9级地震 对美国汽车、化工公司造成的影响

未来五年印度聚氨酯需求保持强劲

车用燃料甲醇国标获得批准

工业节能减排指标确定 石化行业发展再遇挑战

氟化工产业链各个分支技术有待提高

 

REACH相关:

欧盟发布修订REACH附件I和附件XIII的公告 ECHA拟将改善2013REACH注册各项准备工作

企业警惕2011REACH安全数据表传递要求

 

专家与企业:

稀土环保新规发布 八成企业恐难达标

甲醇含蜡废水处理难题告破

 

法律法规:

化学风险成我国鞋类出口最大技术壁垒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氟化工行业的存在的安全隐患

 

长期以来,安全一直是化工行业最让人紧张的神经。经过“十一五”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依然非常严峻。218日,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召集化工行业内十多个专业协会负责人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就行业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梅胜放讲到有机硅的生产是比较安全的,重点是氟化工行业。行业特殊性决定了氟化工是安全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一是技术复杂,掌握不好容易发生事故;二是生产过程中用的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很多是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甚至包括受到禁化武协议控制的物质。因此在氟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输等环节中,涉及的安全问题比较多。

  其中,氢氟酸的安全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该产品“十一五”期间发展速度特别快,我们的产能已是全球第一。这两年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去年产量、价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人们都了解“三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而氢氟酸无论从腐蚀性、危害性,还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来讲都比“三酸”要强。氢氟酸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其负面影响将远大于同量“三酸”的泄漏。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万吨的氢氟酸在公路上通过槽车来运输,其安全隐患非常大。尤其是萤石出口受到限制后,氢氟酸仍能出口,这刺激了国内氢氟酸产能的快速增长。产能上的过快就意味着企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可能出现脱节、跟不上的情况,安全隐患正由此而生。

  除了氢氟酸外,氟化工行业的四氟乙烯、氟苯类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我国四氟乙烯产能占世界1/3,约为5万吨。该产品生产过程风险大,安全隐患也大,几乎每年都发生四氟乙烯在聚合或精馏过程中的爆炸事件。同时生产四氟乙烯时产生的八氟异丁烯比一般的化学武器还要凶猛。这都决定了四氟乙烯的生产过程安全特别值得重视。我国氟苯的产能也是世界第一。2006年江苏射阳氟苯的爆炸很多人至今印象深刻。这个产品安全生产的问题也应该引起特别重视。目前这两种产品的产能扩张也比较快,但是我们氟硅工业协会对产品生产企业的跟踪管理还不是很到位。因为很多企业不是我们的会员,做起安全工作来也相对困难。我们特别希望配合安监总局做好我们行业安全管理相关标准、规定的起草工作,也希望得到安监总局的支持,把这个行业的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小。(来源:中国贸易报)

欧盟延长农药专利保护期

 

生意社34日讯  近日欧洲法院对农药原药的专利保护期重新作出了规定,当原药获得国家级临时批准时即可获得保护,而不需等到在欧盟完成登记程序之后才提供保护,从而为农药提供更长的保护期。欧洲法院作出此规定,是为了对专利补充保护认定(supplementary protection certificatesSPC)重新进行说明,来解决Hogan LovellsBayer CropScience之间的专利期认定争议。

在专利保护中引入SPC,是为了给产品提供相对较长的保护期。由于欧盟农药登记进程相当缓慢,通常会延误一个原药进入市场的时机,导致发明者不能在剩下的保护期内收回研发投资。引入SPC之后,可以为产品多争取一段时间的保护期。从一个产品在欧洲市场上获得首次登记之日起,就可被授予SPC保护。专利保护加上SPC保护之后,专利持有者将获得共15年的最长保护期。

拜耳公司产品碘甲磺隆钠的专利将于2012213日到期。这个产品20003月在德国获得首次登记,20039月完成了欧盟登记,在德国的登记状态从2005113日起从临时登记变更为正式登记。20037月,德国专利部门授予这个产品SPC保护。从这个产品获得临时许可之日,即自2012213日至201539日,该产品获得SPC保护。

但是,Hogan Lovells公司认为德国不应授予这个产品SPC保护,该公司认为只有产品获得正式登记才有资格获得SPC保护。拜耳则辩称,Hogan LovellsSPC规定的解读违背了总体法规框架,并且不符合官方常理。

德国法院因此请求欧洲法院对SPC规定作出澄清说明。欧洲法院认为,当授予一个产品临时登记时,成员国必定是对这个产品的效力、安全性、环保、健康的影响予以肯定的。因此,获得临时许可在根本上排除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比正式许可的价值更大,临时许可意味着产品首次获得市场准入,所以认为在获得临时许可时就应获得SPC保护。但是欧洲法院同时指出,根据农化登记指南附件1,获得临时许可必须与正式许可的条件相同。

 

欧盟封杀BPA塑料奶瓶 干扰免疫系统易致癌

 

生意社34日讯 事件:欧盟认为含双酚A的奶瓶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从31日起,将禁止含生产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6月起禁止任何双酚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但北京市场仍然有以PC材质为主的塑料奶瓶,而PC奶瓶多含双酚A。商家表示,目前并没有接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通知,不会下架。

支招:要识别塑料制品是否含有双酚A,消费者可以通过塑料瓶的瓶底三角回收标志进行辨认,多数瓶底都有该标志。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说,每个塑料都有代号,标有1245的比较安全实用。如果三角标志中间有一个“7”或者“58”,同时在下面写着PC,该产品就有可能含双酚A。“7”代表PC和所有其他类别塑料,不过也并非所有7都如此,一些混合材料也在此列。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2008101日新实施的《塑料制品的标志》,对140种塑料名称和代号每个都有了一一对应,PC材料对应新代号是“58”。

    

巴基斯坦对华甲酸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1223日,应TufailChemicalIndustriesLimited的申请,巴基斯坦对原产于中国和韩国的85%及以上的甲酸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2915.1100。这是2011年巴基斯坦第一起对华反倾销调查。

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09101日~20109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07101日~2010930日。(来源:国际进出口贸易网)

 

日本9级地震对美国汽车、化工公司造成的影响

 

在日本11日发生9级大地震之后,美国公司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

化学行业:

-东京北部陶氏化学(DowChemical)的一家生产水处理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工厂遭遇洪水,但是没有伤亡和环境破坏报告。这家工厂于1993年由罗门哈斯(Rohm&Haas)修建,2009年被陶氏收购。陶氏化学在日本有31家工厂,公司一名发言人表示,由于沟通有限,很难计算整体影响。

-杜邦公司(DuPont)与三井化学(MitsuiChemicals)在日本有一家大型合资石化企业,公司表示在东京办公室的建筑屋顶有一些瓦片掉落。杜邦在日本宇都宫(Utsunomiya)的工程聚合物工厂的屋顶、墙体、窗户和一些管道遭到轻度破坏。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汽车业:

-地震可能在未来数月影响日本对美国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日本主要港口已经关闭,如果关闭时间延长,日本对北美汽车出口可能将被延迟。

-丰田汽车(ToyotaMotorCorp)的两个组装工厂和日本北部的一个零部件工厂已经停产。丰田在北美销售的最小车型雅力士(Yaris)就在其中一个工厂生产。

-本田汽车(HondaMotorCo)、日产汽车(NissanMotorCo)和斯巴鲁(Subaru)的母公司富士重工(FujiHeavyIndustriesLtd)也都临时停产。

航空公司:

-AMR集团旗下的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Airlines)11日取消了日本所有航班。公司表示在地震发生时有6架飞往东京的航班。

-联合大陆控股公司(UnitedContinentalHoldingsInc)改变了从美国飞往东京成田机场(Naritaairport)7架美联航(United)航班和2架大陆航空(Continental)航班的航线。11日取消了飞往成田机场的10架美联航航班和1架大陆航空航班。

-达美航空(DeltaAirLines)表示,已经取消日本机场的航班。但是这家在成田机场和东京雨田机场(Hanedaairport)拥有调度中心的航空公司没有立即披露取消的航班数量。

航空航天工业:

-波音公司(BoeingCo)表示,名古屋(东京以西160英里)的业务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员工已经重返岗位。公司在日本供应链的其它部分则受到较严重影响。

银行:

-美国银行(AmericaCorp)在日本的业务主要是2008年收购美林(MerrillLyn(文章来源环球聚氨酯网)ch)所获得的分支机构,预计将在14日正常营业。所有在东京办公室的员工在地震发生时都没有受到伤害,银行正在联系外出公干的员工。该银行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花旗集团(Citigroup)表示,在日本的业务受到最小程度影响,但是部分零售银行分行12日没有展开正常银行业务。其它所有服务,包括互联网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动取款机均正常运行。银行没有伤亡报告。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GroupInc)表示,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建筑群也没有造成影响。一名发言人拒绝评论14日是否正常营业。

-富国银行(WellsFargo)表示,所有员工都没有受到伤害,但是在东京的两处建筑受到轻微破坏。银行计划14日将正常营业。

-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表示,公司系统仍在运行,所有员工未受伤害,对客户的服务仍保持正常。

消费品公司:

-处于安全考虑,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Co)临时关闭了在日本的一家工厂。公司多数员工都已确认状况,办公室也已确认处于安全状态。

能源行业:

-雪佛龙公司(ChevronCorp)表示,其在夏威夷和加州的精炼厂对海啸有所准备。

-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PG&ECorp)在加州的代阿布罗峡谷(DiabloCanyon)核电厂因海啸警报宣布遭遇非常事件,但是两个反应堆均运转正常。

-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EnergyCorp)在加州有两个精炼厂,但是生产没有受到海啸警报影响。

-特索罗石油公司(Tesoro)处于安全考虑,临时关闭了地势较低处的几个零售加油站。

保险业:

-日本最大的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家庭人寿保险(AflacInc)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对地震和海啸的风险敞口“相当有限”。美国家庭人寿主要销售附加残疾险,而不是财产险,公司大约75-80%的销售和利润来自日本。公司在东京的办公室已恢复营业,仙台办事处仍处于关闭状态。

-日本最大的财产和人身意外伤亡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表示,需要一段时间去评估地震损失。

制造业: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在日本大约有5,000名员工,初步估计没有人员伤亡,业务也未遭受重大破坏。

-3M公司表示,日本公司的人员未出现伤亡,但是部分建筑受到轻度破坏。

零售业:

-沃尔玛(Wal-MartStoresInc)表示,在日本北部只有几家商店,公司还在评估具体损失。

服务业:

-联邦快递(FedExCorp)表示,已经暂停日本东部的所有分拣和快递业务。(来源:中国化工网)

 

未来五年印度聚氨酯需求保持强劲

 

受下游聚氨酯行业支撑,印度TDIMDI和聚醚多元醇需求有望在未来5年内保持强劲。

  39-11日于新德里举办的2011年印度聚氨酯展览及会议上,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来自印度国内鞋材、汽车、家具和建筑行业的聚氨酯需求有望增长15-20%

  目前,印度人均PU比率仅在0.25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PU比率则达到20千克。“我们可以预见如果印度PU行业继续发展将产生很大的需求。”一MDI生产商表示。

  认识到印度MDI市场的发展潜力,亨斯迈日前宣布在当地新建一家聚氨酯系统料工厂,20124月投入运行。

  “聚氨酯应用机遇无处不在,我们看到印度TDIMDI及多元醇需求正逐年增长。”一东北亚异氰酸酯生产商同样表示。

  来自印度汽车行业的需求预计将达20%,成为促进当地聚氨酯需求的主要因素。聚氨酯在汽车领域如汽车内饰、仪表板、胶粘剂、弹性体和坐垫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印度当地泡沫生产商数量成倍增长。随着跨国公司在当地新建分公司,现有泡沫生产商的客户群增加,他们也计划于今年扩充30-50%的产能,重点放在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上,这些泡沫采用TDI和软泡聚醚作为原料。

  “我们在汽车和家具行业的客户都表示他们今年的订单量至少超过去年的15%,因此我们跟随客户需求进行扩张。”来自印度南部的一家泡沫生产商说道。

  同时,东北亚地区一些家电生产商自去年起也在印度建立了工厂,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不是短期内的趋势,未来几年我们在印度还将新建更多的项目。”一东北亚异氰酸酯生产商补充道,投资者已将印度视为继中国之后的又一主要制造中心。(来源:环球聚氨酯网)

 

车用燃料甲醇国标获得批准

 

生意社322日讯 汽车业界一直高度关注的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近日终于尘埃落定。据透露,我国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日前获得批准,将于今年111日实施。

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汽车业界代表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一直提议国家尽快出台有关甲醇汽车的标准。如今,车用燃料甲醇国标获批,各方呼声得到了积极回应。专家表示,这说明了国家对发展甲醇汽车的态度进一步明朗化。

据了解,我国对甲醇燃料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六五”期间,国家科委便与交通部、山西省政府共同组织力量,在山西省进行了低比例甲醇汽油的研究试验。目前,甲醇汽车在河南、山西、河北等部分省份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关国家标准却一直未能出台。而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无疑会影响甲醇燃料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据有关专家介绍,山西省推广甲醇汽车的力度较大,早在2002年,山西省就发布了甲醇燃料地方标准。去年,该省又将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山西省内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一直以该标准为政策依据。同时,其他一些省市结合甲醇汽车发展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标准,各地方在制定相关标准时都是相互借鉴,标准内容也大同小异,但是一直没有统一起来。此次车用燃料甲醇国标出台,对甲醇汽车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甲醇燃料国标的制定滞后于产业发展,国标并没有提出更多新要求,因此,严格按照国标操作对企业来说没有新挑战。推出国标的主要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上承认了甲醇可以作为车用燃料来使用。

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规定了车用燃料甲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等,适用于车用燃料甲醇的生产、检验和销售。车用燃料甲醇国标第一编写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动力工程实验室主任刘生全表示:“国家从保持经济发展、能源战略安全、降低汽车排放等多个角度考虑,出台车用燃料甲醇标准,表明了支持甲醇汽油与甲醇汽车发展的态度。”

专家表示,此次车用燃料甲醇标准的出台是国家在甲醇燃料标准制定上迈出的第一步。但该标准不同于汽车行业普遍关注的甲醇汽油国标。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车用燃料甲醇是甲醇汽油的原料,标准针对的是甲醇而不是甲醇汽油,即什么样的甲醇可以与汽油掺混成甲醇汽油。”

据参与制定标准的相关人士介绍,任何一个标准的出台要有很多数据支撑,甲醇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不可能一步到位。专家认为,甲醇汽车要健康快速发展,还需要很多国家标准来支撑,包括添加剂标准、加油站标准、甲醇汽油标准、甲醇汽车专用润滑油标准、甲醇汽车试验标准、甲醇汽车零部件标准等。很多相关标准能否及时出台,与行业的推广力度密不可分。(来源:中国化工网)

 

工业节能减排指标确定 石化行业发展再遇挑战

 

 “十一五”节能减排攻坚战刚结束不久,新的节能减排任务随即而至。发改委公布2011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7%。与此同时,工信部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约束性指标,石化行业发展将面临更高的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打下了基础,完成“十二五”约束性指标,石化行业有压力,但义不容辞而且大有潜力可挖。

据悉,到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具体到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7%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需要继续抓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重视企业和行业技术进步,狠抓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

新订指标比国家确定的要高一些,石化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以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目标为例,工信部明确到“十二五”末要达到72%,这对石化行业而言,尽管电石渣、硫铁矿渣的利用水平较高,但磷石膏等的综合利用率目前才20%左右,这对石化行业提出了新的重大挑战。

 “十二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和加大节能工作力度等是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任务,同时还要通过减少燃料煤使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两个途径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另外,尽管工信部没有明确氨氮和氮氧化物的减排目标,但氮肥、纯碱、ADC发泡剂、染料等行业都需要高度重视,在减排氨氮和氮氧化物方面大做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

 

氟化工产业链各个分支技术有待提高

 

近日,国内权威市场研究机构西美信息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氟市场研究与预测报告》,报告主要研究了过去五年中国氟化工产业情况,包括:萤石供应和价格走势、中国氟化工产业链的介绍和市场热点的研究、影响氟化工行业的关键因素、中国氟化工产业链四个分支生产和应用情况、主要萤石和氟化物的生产商、有机氟中间体和氟聚合物合成的技术路线等,并对未来五年氟化工行业市场趋势进行了预测。

报告指出,氟化工产业被誉为“黄金产业”,是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已经被列入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在过去的十年,中国氟化工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四大的氟化工生产和消费地区之一,报告对萤石资源及氟化工产业链的四个主要分支:无机氟化物,氟制冷剂,氟有机中间体和氟聚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表明,虽然中国萤石的基础储量占世界萤石基础储量的23.4%,但是保有储量却不到世界萤石保有储量的10%。与此同时,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控制萤石资源的过度开采,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萤石产量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3.4%2010中国的萤石产量占到世界萤石产量将近60%的份额。中国萤石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同时,中国萤石价格仍然低于其他国家的萤石价格,中国虽然掌握着资源,在国际上却没有太多的议价权。

报告着重对氟化工产业链的四个分支进行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无机氟化物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氟化氢,氟化铝、冰晶石、氟化钾、氟化钠、氟化铵和氟化氢铵等基础产品,产量和出口量都很大。而精细化无机氟化物发展却很缓慢,如电子级氟化氢,对进口的依赖性仍然很大。2010年,中国大约有30多家氟制冷剂生产厂家,总产能达到100万吨,但是R22仍是中国最大的制冷剂,占到2010年中国制冷剂市场60%。同时,中国在ODS替代品的开发上仍然落后,自主开发的专利产品很少。

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氟有机中间体生产商和出口商之一,目前中国生产的有机氟中间体主要包括氟苯、氟甲苯、杂环和脂肪族四个系列。其中氟苯系列和氟甲苯系列的产量最高,种类也较为齐全。但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氟有机中间体的自主开发产品较少。报告同时指出,这几年,中国氟树脂和氟橡胶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8.08%24.64%。但是氟树脂的开工率低,2009年仅为47.5%,氟树脂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报告指出,中国氟树脂的聚合技术已经达到世界水平,中国氟树脂的应用技术却仍然十分薄弱,初级氟树脂产能过剩,而应用氟树脂却仍然需要依靠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氟橡胶原胶性能已经可以与之媲美,但是在混炼胶和加工应用上,中国与其他氟化工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西美信息研究员许少宏表示:中国目前氟化工产业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在过去十年,萤石的出口量仍然很大,同时大部分氟化工基础产品的产能过剩和出口比例偏高,也成为萤石资源的另一个变相流失。而长期的低利润和高污染更使得中国的氟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又一个巨大的难题。2010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萤石和氟化氢的生产和出口的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氟化工的资源整合,加快了氟化工的产业升级,但是纵观整个产业链,技术落后是整个氟化工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点“石”成“金”,发挥中国萤石资源的优势,将氟化工产业做成真正的黄金产业,关键在于产业链各个分支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欧盟发布修订REACH附件I和附件XIII的公告

 

316日,欧盟公报发布欧盟委员会条例(EC)No 252/2011(EC)No 253/2011,修订REACH法规附件I 和附件XIII REACH附件I 的修订即“关于评估物质和准备化学品安全报告的一般规定”,修订的内容包括:

0.6 化学安全评估的步骤;

1.0.1 人类健康危害评估的目标;

1.0.2 人类健康危害评估考虑的因素等13方面。

该条例在从发布之日起第二十天成效。从201155日生效。但是针对201155日前提交注册的,其化学安全报告应最晚在20121130日前更新,而条例(EC)No 1907/2006的第22(5)条不适用于此更新。此外,不应与委员会条例(EC)No 253/2011的第23条相抵触。

关于REACH法规附件XIII ,欧盟公布规定:“确认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物质及高持久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物质的标准”进行了修订。依据REACH法规注册的且依照法规第22条进行更新的物质,应从319日起依据此条例提交注册和更新,并应从2013319日起符合此条例。非依据此条例的基于REACH法规注册的物质,应该在不晚于2013319日前依据此条例更新,REACH法规第22(5)条不适用于此更新。该条例在发布后第三日生效。(来源:瑞旭技术)

 

   ECHA拟将改善2013REACH注册的各项准备工作

 

CW316日消息,ECHA理事联络小组(DCG)在上周布鲁塞尔举行的Informa欧洲化学品政策大会上讨论了未来REACH注册的预估方案优化问题。

DCG将集中考虑2013年和2018年两个批次REACH注册物质及卷宗的数据预估方案。ECHA执行董事Geert Dancet先生认为,未来REACH注册预估需要吸取2010年的经验教训,清楚明晰的推算对于下游用户准确了解企业关键物质能否正常上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DCG准备提出一套更完善的评判指数。在ECHA顺利完成这一步后,有意向2013年注册的物质清单就可以迅速确立。

谈到2010年首批注册的成败经历,Dancet先生表示,供应链信息交流的欠缺是首批注册最大的不足之处。为在2013年注册中有效改善这一问题,DCG小组进行了加入下游用户的扩大改革,以便官方和民间对话能够更加系统、高效的开展。

本次加入DCG的下游用户代表来自DUCC(化学品下游用户协调组织)、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DS(欧洲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协会)、Orgalim(欧洲制造业协会)与Eurocommerce(欧洲商会)。

    ECHA会就2013年注册的不同物质的用途在注册截止日前提前讨论,用途的可预测性可使企业在注册后轻松提交SDS

除了注册数据预估和供应链信息交流,需要改善的问题还包括:

1)保持注册指南和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新的指南文件将有一段6个月的延缓期,此举得到了行业的热烈欢迎。指南的阐释要求更加稳定。

2)简化注册程序以及适用中小注册企业的IT工具。ECHA方面表示,“在2013年注册截止期的前6个月内,ECHA尽力确保不对IUCLIDREACH IT工具做任何干扰企业的更改”。

    3)优化SIEF(物质信息交流论坛)运行操作。上一年注册曾有少量联合提交的SIEF交流产生了问题。不过最终,绝大多数SIEF联合体都达成了一致,未来ECHA仍将致力于联合体协商操作方法的改进。

    4)提高ECHA处理突发意外事件的解决能力。

本次会议还讨论了ECHA现任执行董事Geert Dancet先生的新一届任期。Dancet先生确认现任ECHA理事联络小组还将继续执行3年。(来源:瑞旭技术)

No MSDS, no sales

——企业警惕2011REACH安全数据表传递要求

 No MSDS, no sales——企业警惕2011REACH安全数据表传递要求 周五, 2011 03 25 14:27 瑞旭技术

随着3月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欧盟对2011年度REACH法规的工业应对作出了乐观但更具细节和合作性的不同预期。业内专家预估:相对2010年卷宗编写和提交的浩大工程,2011年我们有望看到安全数据表(MSDSSDS)和含暴露场景的扩展安全数据表(eSDS)精彩登场。也就是说,企业需警惕2011年安全数据表的相关传递要求。

众所周知,2010121日起,所有物质本身及混合物中物质的供应商,必须提供符合453/2010号法规附件I要求的SDS。年产量10吨及以上的危险物质,SDS还必须包含暴露场景信息,形成扩展版SDSeSDS)。这一法令变相缓和了当前REACH附件II对企业的冲击力度。在此日期之前,已投放市场的物质获得两年的宽限期,并且不需要重贴标签或重新包装。此举也意味着,新一年REACH应对工作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这就包括SDS及其他重要数据信息的传递。注意,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整条供应链的法律责任了,而不仅仅局限于2010年的注册企业们。

eSDS收入暴露场景

一份eSDS报告由单个企业或法律实体独立完成,不能以联合提交的方式呈现。不同的公司可根据自己的义务安排不同的侧重点。文本重点讨论eSDS和针对物质的eSDS,混合物eSDS尚不涉及。

工业产品及原材料习惯用材料安全数据表(MDSDSs)。下游采购商接受订单前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REACH法规要求的MSDS,可以说“没有MSDS,就没有销售”。欧盟决心推动这种由市场驱动的MSDS传递义务在整个供应链持续发展,特别是暴露场景信息的传递,REACH视之为供应链安全信息传递的关键一步。

暴露场景的构成一般包括可概述物质使用及其活动范围的标题、操作条件和能够保证在特定情况下的安全使用的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下游用户藉以参考的暴露和排放标准等其他的指导,从而评估自己是否能在暴露场景界定的范围内使用物质。

目前工业界暴露场景的编写途径按格式和内容分两种广义类型:

*CEFIC通用的暴露场景格式基于一致的行业相关的暴露场景,并对每个场景附有操作条件和风险管理措施的简要说明;并且

*其他暴露场景基于ECHA指南文件对注册人的阐释,其中可能包括更详细的操作条件和风险管理措施说明,并在格式和质量上有差异。

下游用户有权利要求供应商提供特定格式、质量和内容的eSDS,这再次增加了eSDS的复杂性。

CSR质量影响 eSDSs质量

根据业界目前取得的eSDS经验,注意事项整理如下:

*化学品安全报告(CSR):CSR的质量良莠不齐,较低水平的CSR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暴露场景,确保eSDS CSR的一致性成为挑战。即便企业通过REACH联合体购买信息制作CSR,结果也并不总能满足自身的质量要求。

*CSR中提取正确的信息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且需要正确的专业知识,否则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当某些CSR的风险控制结论存在明显错漏时,我们该怎样做?偏离CSR原则上不允许,但质量参次不齐的CRS会导致不一致的eSDS。此外,CSRs格式的多样性也加深了暴露场景的提取复杂程度,因此必须对每种物质的格式和报告方法进行评估。

*语言与翻译:EUPhrac(欧洲用语目录)是业内公认的SDS文本标准用语的最佳来源。所有欧盟语言版本的SDS编写软件程序都提供EUPhrac。不过该目录虽然有益于描述操作条件和风险措施管理,但是却不能满足所有暴露场景的需要。另外,新的、非标准的用语还需要翻译成所有相关的语言,这使得eSDS成本增加。

*必要时,发送客户国家语言的SDS,但保留一份英语版的暴露场景信息草稿,待与客户协商翻译。

*eSDS编程IT 系统:选择eSDS编写软件可加快企业效率, CSR用语可能与编写系统嵌入的EUPHrac版本不一致,也会增加额外的作业。大公司经常在不同的商业环节用不同的编程系统,结果使质量和物质的一致性总与法律规定不同。同时,IT程序设计主要是用来为不同的市场创造MSDS IT程序也被用于编写REACH eSDS,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高质量和兼容性eSDS的编写难度。

eSDS和下游用户

达到沟通目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今年,传递给下游用户的SDSs eSDSs数量相较于往年将有大幅提高,另外,处理任务的规模和内容的复杂性也应该加以考虑。

暴露场景中关于操作条件和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大多相当抽象,如:“在有排放物产生的地方提供抽气通风设备”。这对下游用户将意味着什么呢?很难让一个像职业卫生学者类似的专家对其进行诠释,因为它会引起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通风设备?需要什么样的功效等级?排放物产生的等级和频率是什么?

用途分散和供应链广泛的物质,其下游用户的暴露场景也就越多,这是因为:

*众多用途聚集成通用的暴露场景(例如:“制剂的工业用途含有X ”),这使得下游用户难以识别他们自己的工艺程序;或者因为

*在单独的暴露场景中每种用途都有描述,导致了大量的暴露场景被附在SDS上,其中大部分与下游用户的接受人不相关。

*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定制eSDSs 预定下游用户,但很少有企业对这个市场感兴趣。

*现有eSDSs评议表明安全数据表的质量差异巨大。有些资料不全,有的长达200多页。业内急需eSDS内容和质量的标准规范。(来源:瑞旭技术)

 

稀土环保新规发布 八成企业恐难达标

 

环保部网站透露,《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单称《标准》)已于近日经环保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批准发布。这是环保护在“十二五”期间发布的首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于101日起正式实施。

此前,21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此次公布的《标准》成为围绕稀土一揽子措施的重要规章,长期以来形成的稀土污染困局,或因排放标准的提高而有所改观。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36%,产量则占世界的97%。由于过度开发,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迅速下降,稀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氨氮为例,稀土行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氨氮含量300~5000mg/L,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称,我国稀土开发存在的污染非常严重,北方稀土中存在的氟,有极强的毒性和腐蚀性等,另外含有的钍,都会对周边的农作物、牲畜和人体产生危害。他指出,对于稀土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在未来从100家缩减为20家。但从行业协会自身而言,“我们希望重组得更少,因为不仅有安全问题,还有环保问题。”

产能严重过剩成为《标准》出台的另一诱因。“现在整个国际市场对于稀土产品的需求量大致在12万吨左右,而目前我国稀土的产量达22万吨,因此企业达不到环保要求就要出局。”林东鲁说。

有公开资料称,如果严格执行《标准》,我国现有的稀土相关企业将有80%以上达不到要求,而改造将增加70%的成本。

林东鲁认为,实际上每家企业都可以按照《标准》去做,但就要看它的盈利情况,企业应通过《标准》进行自身改进,获得的利润必须要有很大一部分投入环保。

《标准》或令稀土企业面临重新洗牌。比如,以氨氮的排放为例,在前期讨论时,专家提出要低于15mg/L,在征求意见稿中增加到20mg/L,而在最终公布的《标准》中则升到了25mg/L

环保部负责人称,《标准》实施后,新建企业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考虑到我国稀土工业的实际情况,标准对现有企业设置了两年的达标排放过渡期。(来源:新闻网)

 

甲醇含蜡废水处理难题告破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所属煤气化公司日前成功破解了甲醇生产装置含蜡废水处理难达标的问题。其新研发的工艺经45天试运行显示,处理后的含蜡废水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该公司改变了以往的甲醇废水处理流程,先将甲醇废水送至热电车间的流化床锅炉中雾化焚烧再进行生化处理。为了确保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他们随时监测废水流量和焚烧情况。据统计,该项目自实施以来,每天可处理废水70吨,在确保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大大缓解了该公司污水治理的压力,也为同行提供了经验。(来源:中国化工网)

 

REACH监管案例

——化学风险成我国鞋类出口最大技术壁垒

 

近年来,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和更新,中国鞋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中涉及的具有风险性的化学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加上出口欧盟的鞋企对国外标准、法规等重视不够、研究不足,使得出口企业在面对技术性措施时更加被动,不少企业对于REACH法规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误区,使得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相关国时被通报和退货的事件时有发生。    

据官方报道,2010年一季度,中国出口鞋类产品被欧美通报召回共计31批,与前年同期相比激增四成。而2010年欧盟RAPEX累计召回的全部57项中国出口鞋类产品中,由于化学风险原因被召回的共计52例,占全部鞋类通报的9成以上。其中,42例为富马酸二甲酯(DMF)超标;4例为禁用芳香胺超标;3例为增塑剂超过欧盟规定限量要求;甲醛、六价铬及苯乙酮等挥发物超标各有1例。REACH法规附录XVII限制使用物质第5152条规定儿童用品中增塑剂含量不得超过物品总重的0.1%,而2010年第41期通报的中国产某品牌童鞋就检测查出人造革含23%REACH限制物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且含量超过规定230倍之多!

由此可见,化学风险物质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鞋类出口的最大技术壁垒,也是摆在鞋类出口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生态环保问题”。寻求中国鞋业的环保解决方案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2011年对于制鞋企业而言,与其说是比拼研发产品能力,不如说是考验企业绿色环保生产的一年。从制鞋设备、鞋底材料、鞋面面料到胶水使用等生产环节,国内制鞋企业将从多方面深化创新改造,应对“绿色”考验。在国际化学年和绿色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广大内陆鞋企如何走出“低成本”、“低回报”和“高受罚代价”的恶性循环?(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近日提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审查讨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新增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多个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原有的主要污染排放指标则更加细化。部分与会代表委员认为,节能减排任务更硬,表明国家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推进节能减排,符合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

指标更绿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第一次写入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解析:“11.4%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是未来5年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8.3%11.4%再到15%,五年一跨越。张国宝说,未来10年我国将致力于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使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仅为8.3%,提高至2015年的11.4%,再到2020年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15%

 “要完成这个约束性指标,如纲要草案所要求,必须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委员说,这包括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有效发展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同时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也是新增约束性指标。电厂燃煤发电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代表建议,必须通过节能改造和创新技术使燃煤机组更加“绿色”。

他说,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约为320/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千瓦时,如果全国降至这个水平,每年可节约4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以上。

约束更多

五年前,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单位GDP能耗降低1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五年过去了,前一个指标基本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19.06%;后一个指标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

 19.06%,只能算勉强达标,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很多地方为完成这项指标强行‘拉闸限电’,收尾收得不太理想。”王炳华委员认为,未来五年要求单位能耗下降16%,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容易减排的都减了,下一步减排要多靠机制和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注意到这次“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除了继续要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8%,还新增要求氨氮和氮氧化物分别减排10%。“‘十一五’期间氨氮和当氧化物的高排放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减排效果,导致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因此需要对减排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调整。”

手段多元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要求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

 “必须采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注重运用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来推动节能减排。”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亚杰说,吉林省的节能减排做法将首先体现在完善考核机制中,把以往单纯考核投资项目“量”的做法改为综合考核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节能减排指标,对地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将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

艾洪德代表建议,从区域上,减排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东中西部地区要有不同的指标约束,为落后地区发展留够空间;减排对象要更加全面化,要从高耗能企业的节能转向更散的中小企业,深挖节能潜力,民用、商用、建筑、交通等领域应成为重点领域。(来源:中国化工网)

衢州市化工产品对外贸易预警办公室 中国国际商会衢州商会 版权所有

地址:衢州市西区白云中大道37号市级机关综合大楼 电话:0570-8358589   8021016

备案号:浙ICP备13026204号 访问量:8217371 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方大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