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化工外贸预警网!

栉风沐雨踏浪前行 巨化数字化的蝶变之路

发布者:巨化集团   时间:2021-03-22   来源:   点击:1070
今年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元年,巨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和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按照省委书记袁家军两会期间参加衢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关于“数字石化基地转型”要求,将数字化改革作为集团“一号工程”部署推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我省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巨化力量。
当前,巨化正充分发挥“三化”建设和智能制造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集团组建了数字化改革专班,集合专业技术力量加快打造数字化装置样板。“目前,我们已实现氟聚合物事业部2R22装置、氟制冷剂事业部2R134a装置的零手动操作试运行,公用事业部10号机组正在积极推进,力争4月份实现零手动操作目标。”集团营运督考部部长、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汤阳表示。下步,巨化将在不断积累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经验复制,推动更多生产装置进入数字化改造实施阶段,提升本质安全环保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营质量。今天特推出“巨化味道”系列之十一,一同来回味巨化数字化进程中的几个第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作为1958年建厂的全国特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巨化创造了63年没有亏损的奇迹,这始终得益于巨化的改革创新、开放发展,始终得益于巨化敢为人先的战略眼光和与时俱进的创业创新精神。巨化能够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巨化就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装置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利用当时先进的控制系统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okok
巨化合成氨装置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装置生产自动化水平,达到优化操作条件、节能降耗的目的,1989年,巨化首次提出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美国ROS EMOUNT公司的DCS控制系统应用在合成氨技改工程项目中。“1989年11月,该项目由衢州化学工业公司规划设计院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所报告,1992年3月经浙江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批复予以实施。”晋巨公司计控副总工程师兼机动部副部长邓明荣回忆道。
当时合成氨技改工程的变换工段有5台常压变换炉,共300多个控制点,控制系统较复杂、工艺操作要求较严格,这给当时的技改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项目开工后,面对全新的技术和全英文的技术资料,专业技术人员铆足干劲,白天“泡”在现场查看工艺管线走向,掌握现场仪表安装要领,晚上回家就边查英文字典翻译技术资料,边根据实际修订完善图纸和改造方案。大家每天早出晚归,全身心扑在改造现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93年下半年,项目顺利完成。

“这是巨化首次采用DCS系统对原有装置进行改造和扩建。”据邓明荣介绍,该套DCS系统投用后,大大提高了变换工段生产自动化水平,岗位操作频次由原来的每30分钟去现场检查调节一次减少至每小时一次左右,员工劳动强度降低50%左右。同时,启用DCS系统后,岗位操作人员缩减了1名,蒸汽消耗量下降6%左右。

DCS系统成功应用在合成氨装置上,为巨化进一步开展自动化改造拓宽了眼界、提供了思路。1993年,石化材料事业部在对环己酮车间相关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时,也将主意打到了控制系统改造上。

“当时我们中控室用的控制仪是三型表,它由记录仪和指示调节仪构成,记录仪装墨盒和纸用来记录生产数据,指示调节仪只能调节一个关键指标数据。”据该事业部环己酮车间主任吴平华介绍,三型表不仅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无法批量使用,导致装置大部分工艺指标需要操作工到现场进行调节,而且记录仪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不能实时反映指标运行情况,不利于数据分析。

为改变窘况,提升装置的自动化水平,石化材料事业部引进了浙江中控(原浙大中控)集散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释放了原三型表所占的空间场地,实现了多点集中控制,大幅度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吴平华说道,系统投用后,可控指标数量显著提升,由原来几十个控制点,增加到几百个,降低了人员现场调节的工作量。同时,系统实现了数据自动收集和保存,利用数据分析生产情况的实用性更强。


DCS控制系统的引入,拉开了巨化数字化发展的帷幕。在生产模式逐渐向自动化发展的同时,2003年,巨化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SAP企业管理软件,进一步推动管理模式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成功上线的ERP系统不仅实现了全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部分物料的电子化配送等,也进一步提升了营销管理能力,强化了管理业务的监控功能,建立、规范和完善了报表体系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2011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导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多年的信息化改造,巨化已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虽然这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但巨化仍坚定不移地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设备,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2012年,巨化以智能制造为目标,通过与日本横河电机公司合作,开始对氟化工产业链中的甲烷氯化物(简称CM)生产装置实施先进过程控制改造,正式启动APC先进控制系统改造项目,成为了国内较早在化工生产装置引入APC的企业。


“当时作为试点的CM装置,是巨化1993年建成的第一套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分为反应、精馏等4个操作单元,改造前至少需要10个人操作。”据氟制冷剂事业部二车间副主任张剑利介绍,APC系统是集化学反应工程、过程优化控制、精密仪表及计算机控制于一体,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先进控制系统,能够解决时变、非线性、大时滞等难以控制的化工过程优化问题,提高装置的操作性能,以达到节能减排降碳、提高装置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2013年项目正式实施,2015年3月通过验收,实现了一套装置只需2名DCS员工当班的高效运行模式,不仅大幅度减少了岗位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运行水平。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巨化全面推行“三化”建设,在各主要生产装置全部采用DCS集散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完善基础、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全面集成等方式,全面推进一线智能化,推动智能制造模式的应用和推广。经过多年的推动,巨化完成了43套化工主装置APC全覆盖,陆续投用完善电子报表、电子巡检、在线分析、实时监测等运营改善项目,有效提升了装置经济运行能力,智能工厂试点装置自动化率达99%,“机器换人”率 45%以上,平均操作频次下降80%以上。巨化实施先进控制系统(APC)打造“智能制造”新样本的经验,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标杆”荣誉称号。


物流自动化监管平台、中国化工云商网、财务共享中心、智能仓储平台、LIMS系统、SAP ERP新系统、财务共享机器人上线……近年来,巨化有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成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生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从“一线智能化”到“运营智能化”的升级,智能制造水平达到行业领先,为数字化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衢州市化工产品对外贸易预警办公室 中国国际商会衢州商会 版权所有

地址:衢州市西区白云中大道37号市级机关综合大楼 电话:0570-8358589   8021016

备案号:浙ICP备13026204号 访问量:7994393 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方大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