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ok 中化新网讯 去年3月国家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布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氢能试点示范项目落地提速,各地加快产业布局取得显著成效。这是11月7日在广东佛山举办的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传出的信息。图为会上发布《可再生氢100行动倡议—氢行计划》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任中保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供给端,全国在建和建成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达92个,年产能超过70万吨。在输运端,已建成加氢站380余座,覆盖29个省份,站内制氢加氢一体站、油电气氢综合站等新模式开始示范。在应用端,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超过1.5万辆,氢能机车、轮船、飞机等新型运载工具逐步试点,氢电融合可再生能源供给站、绿氢化工等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制、储、输、用各环节技术稳步提升。在氢能制备方面,截至9月底,我国已规划和建设超过400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120个在建建成项目总产能超过90万吨/年。在氢能加注方面,累计建成加氢站数量世界第一。在多元应用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应用市场。”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强调,未来国家能源局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探索多场景高效利用,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会议透露,到2025年,西北地区规划的绿氢项目产能将达70万吨,10个省份规划的绿氢产能高达104万吨。今年8月,中石化新疆库车2万吨/年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化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研究员景春梅表示,虽然绿氢在我国已经提速发展,但目前全球绿氢在氢能总量的占比还不到1%,根据IEA预测,到2050年绿氢占比将会达到85%,需求巨大,前景广阔。“一带一路”沿线聚集了全球85%发布氢能战略的国家,这是中国开展氢能对外合作重要的基础。未来对内应继续完善氢能顶层设计,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降低储运短板;对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让更多国家共享氢能创新应用成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表示,目前中国的氢产量约34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但其中3000多万吨都为灰氢。如果能实现灰氢转绿氢,将会为整个绿氢应用提供巨大场景。为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绿色低碳方向;还要高度重视绿电、绿氢的有效利用,发挥其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以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的作用。同时应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极拓展绿氢在工业领域规模化应用,加快降低绿氢成本,推动石化化工等产业灰氢转绿。政府则应切实优化氢能产业发展制度环境。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举办。国内外嘉宾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开展了深入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