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当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仍十分艰难、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我们分析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有着难得的机遇,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都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当前看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新冠疫情,美欧的情况很严重,每天新增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截至1月27日,全球感染人数累计超过1亿;到1月20日美国因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超过40.5万人,已超过二战致美国死亡的总人数。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时候被完全控制住还不确定,1月19日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预测“疫情5年内仍将拖累全球经济”,只要新冠疫情不能完全被控制住,世界经济就深陷冲击中;可以预测的是随着疫苗的成功和注射,下半年开始疫情能够被控制、经济社会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
第二个不确定性是中美关系的走向。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看,中俄关系基本稳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中东盟15国和中欧关系都在向好,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中美关系。特朗普虽然离去,但是被他煽动的民粹主义一时还难以消退,美国国内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遏制中国崛起的图谋短期难改变。拜登和他的内阁成员出尔反尔、四面出击的风格会改变,拜登就职初期主要精力将用于遏制疫情、重振经济、弥补撕裂,中美关系将会有一段相对平和的缓冲期,但就拜登的老辣是否会笼络盟国构筑对中国的遏制同盟,现在看可能性较大。
第三个不确定性是世界经济是否重回增长?从目前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疫情扩散和采取的封城、封国措施来看完全恢复尚需时日。1月初世界银行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恢复至4%,1月25日联合国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反弹4.7%,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5%,由此预判:虽然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但世界经济2021年将重回增长是确定的。
就中国经济而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不会再出现大面积扩散是肯定的,这一点既相信中国政府的能力、又相信中国人民的自觉性。2020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元旦过后,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2021年将增长7.9%,IMF预测中国经济2021年增速将高达8.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扩大内需以及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等明确要求,由此我们预判,中国经济2021年将增长7%以上是大概率。从石化行业来看,新年过后很多机构也都在预测,整体看2021年全球化学品市场将逐步回暖,美国化工理事会(ACC)预测:全球化学品产量2020年出现了40年来的最大降幅即下降2.6%,2021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将恢复上涨,尤其是中国引领的亚洲化学品产量增长最为强劲,中国将增长5.4%、亚太地区增长4.4%、北美增长4.1%、拉美增长4.6%、欧洲增长3.1%。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预判,我们研究2021年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大世界一流企业和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开好局、起好步,为向石化强国目标跨越争取新的突破。做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有:
1.把握大势,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发展及其2035年远景目标都作了规划和展望,石化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也已发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8个方面部署了今年经济工作。“把握大势,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就要求我们在新的一年“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一个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站在了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习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强自立,构建新发展格局更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就要求石化行业立足连续10年世界石化大国的平台上,既要正视大宗基础化学品过剩的现状,也要正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深入分析并把握我们行业、企业和产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劣势,密切结合我们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创新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加快解决结构性矛盾及区域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链产品链的高端化,通过创新补齐短板、锻强长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2.起步开局,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一是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去的农业社会,如果错过了春天,秋天就会欠收,冬天就少藏甚至无藏,来年就要挨饿。今年是新一个5年规划周期的开局之年,如果把5年规划周期的第一年比作是一年四季的春天,从时间段上划分是形象的、从重要性上看是比较恰当的。现在是工业社会为主,虽然与农业社会有区别,但经验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开局之年的工作没有做好,有些机遇可能就会永远错过、“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一年起好了步开好了局,把各项工作做扎实了,就为整个5年规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5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其意义和深远影响来说,也许就成为了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百年企业征途上的一个精彩段落。
二是盘实底气再出发。回望刚刚走过的“十三五”,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很多新石化装置的建设、很多石化产品的增量,都是世界石化产业历史上少有的。中国石化产业也是大项目集中建设、集中投产,有的行业发展很快、有的企业发展很快、有的装置建的很大,在大宗基础石化产品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真正领会并把握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放眼国际石化产业大平台,冷静的盘整盘整是必要的。全行业应当重点盘整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本质安全、园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突出问题;相关子行业尤其是化肥、氯碱、纯碱、电石以及炼油等12个基础石化工工领域,应当结合自身的状况和特点,重点盘整落后产能退出情况、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制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绿色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智能工厂建设、产业升级示范的经验与教训等。企业主要还是盘整“十三五”规划执行的如何?目标是否实现?中期有没有调整?同时把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的内容一并盘整,通过盘整既总结经验、更总结教训,既看到优势、更发现短板,既盘整了基础、又找到了再出发的方向,既盘整了稳中求进的底气、又明确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问题导向,强化优势补齐短板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第一,问题导向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不论是研究经济工作,还是加强党的建设,都要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直至最后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建立了新中国,就是因为我们党拥有毛泽东主席这样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领袖和战略家。秋收起义失败以后,一支以农民为主的队伍所剩无几,毛泽东刚到井冈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原来遇到大仗硬仗一触即溃的问题。当军队里怀疑党的领导、甚至一些指挥员都主张打仗是军长师长的事的时候,毛泽东力主召开古田会议,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把军队建成了一支党领导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丢失了大部分根据地以及长征初期处处被动、把红军一步步带入绝境的时候,又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发现靠地图指挥不可能走向胜利,提议召开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和红军的指挥权问题,从此红军摆脱了被动、走出了险境、走向了胜利。历史的事实证明,毛泽东主席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大家、战略家。前几天我在看两部电视剧《大秦赋》和《跨过鸭绿江》,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规律:每一场战争、每一次战役的胜利,都需要及时抓住对方的弱点,更要事先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把自己军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把自己阵地的缺口补上了,不论是进攻战还是阵地战,基本上就有了胜利的把握。经济工作也是一样,问题导向做好了就会少走弯路、避免很多资源浪费。从大的方面讲,中央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逆周期调控,强调的就是问题导向,具体到石化行业,治理环境污染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转变,也是问题导向思维。第二,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今天的炼油产业呈现出成品油过剩、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短缺的状况,我们提出“减油增化”;面对柴油消费接近平台期、而汽油市场小幅增长的情况,我们在加快调整柴汽比,这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鉴于去年有些企业陷入了经营困难、出现了资金风险,新的一年面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加的情况,我们应当认真地分析生产经营中会存在哪些风险?如果国际国内环境长期不见好转,我们将产生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及时研究解决或应对的方案。第三,问题导向可以及时发现质量与效益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运营效益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2020年全行业还有4596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占比约17.6%,同比增加8.4%,亏损额1993亿元,同比增长8.5%;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也很严重,去年油气开采板块应收与库存合计为937.9亿元、是利润总额270.9亿元的3.5倍,炼油板块应收与库存合计为2305.7亿元、是利润总额476.7亿元的4.8倍,化工板块应收与库存合计1.1万亿元、是利润总额4297.2亿元的2.55倍。在利润再创新低的现实面前,我们的库存和应收是如此之巨?我们是否可以安排专人对这些库存和应收做些分析,看看都是什么样的构成、账龄是多少?并研究制定“压库存、减应收、提效益”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第四,问题导向可帮助制定产业链安全预案。为适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变,我们是否花一些功夫认真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情况、认真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是否存在“卡脖子”的瓶颈?并针对特殊情况、特殊时期制定相应的应对办法和预案。
4.安全发展,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去年石化行业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都进步明显,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大幅下降。但是,安全工作一定要警钟长鸣,千万不能松懈。今年1月份已发生5起事故,仔细分析都是可以避免的。譬如,最近的一起中毒窒息事故,一人中毒、多人施救再中毒,如果严格按操作规程、吹扫置换到位,是不是可以避免?若再有人中毒,其他人科学施救,可避免更多人中毒。这次事故跟我20年前到现场处理的中毒事件如出一辙。所以,安全警钟长鸣、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操作,这些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内容都很重要。然而,一旦发生事故,安全预案、科学施救也很重要。很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不规范操作,不该放的物料放到了一起、不该混的混到了一起,这些应该认真汲取教训。天津“8.12”事故的救援过程造成了更多伤亡也应当总结教训。前年我们在休斯顿访问,访问团从市区到企业的路上,很远就看到黑烟滚滚,一问才知道是储油码头的一个储油罐起火,若是在国内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方案应该是尽快把火扑灭,可第二天我们看到浓烟还在继续,我们当中就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不把火扑灭?美方陪同人员回答:“6个储油罐中的一个起火,最好的救援方式就是控制住火势、控制燃烧的速度,只要不爆炸造成二次事故,让它慢慢烧完,其代价和造成的损失是最小的;如果一定要扑灭,大量的灭火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更大,万一有些流入了墨西哥湾的话,影响会更加严重。”在准备这次讲话稿的过程中,我不由想起了前年的巴黎圣母院大火及其救援过程,当巴黎圣母院火灾发生以后,消防队不是第一时间先灭火,而是采用控制火势、全力抢救文物的方案,最后巴黎圣母院的塔尖是烧没了,可所有的国宝级馆藏几乎全部救出,把火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所以,我们一定要科学公正地认知:有时事故是难免的,但事故预案和科学施救是必备的,今天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技术进步也为事故的可防可控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5.绿色发展,把握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没有绿水青山、空气污浊、污水遍地,即使金山银山再耀眼,也谈不上幸福指数,更不是老百姓期望的美好生活。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发展成就确实显著,但党中央要求我们还要保持冷静: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相当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GDP刚刚跨过1万美元门槛,与中等发达国家人均约1.3万美元的水平还有差距、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因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党的会议上都强调:发展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习总书记在五中全会的讲话中谈到: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下一个15年经济总量和人均值再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这也就对发展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系统地、全面地领会和把握党中央的总部署,“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对经济工作和环境工作辩证而明确的要求。石化产业属于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也是技术要求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重要支柱产业,资源型和能源型的属性决定了资源消耗量大、“三废”产生量多,技术要求高、产业关联度高就要求我们强化创新、高质量发展,为高端制造业提供坚强保障。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加快构建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石化园区,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和清洁生产。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花园式工厂和生态石化基地及绿色化工园区将成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颗颗明珠。实际上发达国家几十年、上百年的实践和发展经验,给了我们这种自信!大家熟悉的德国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150多年来屹立在莱茵河畔,赫斯特工业园140多年位于法兰克福的莱茵河和美因河地区,马尔工业园一直位于鲁尔地区的利伯河两岸,比利时安特卫普石化基地就位于斯海尔德河畔,美国杜邦公司218年一直就矗立在威明顿市河边上。这些案例和事实都表明,石化园区和化工厂不是污染源,而是当地居民引以为傲、创造财富之所在,关键是要做到本质安全、达标排放和绿色发展,今天的创新水平和技术进步也都可以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坚强的保障。